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历史

一、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历史

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英语教学,多数是以读为主,以听、说、写为辅的英语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那段历史时期,社会对英语教学的主要需求是阅读,而阅读又是那段历史时期的英语教学环境下最便捷、最现实、最有效的英语教学语言方式。

今时代与那段历史时期相比较,已经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如:我国的对外开放、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使得对英语口语的需求剧增,英语语音、音像资料空前丰富,使得听力教学异军突起等。这些新情况提出了对听力、口语教学要重新定位的要求,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中国英语教学应该结束以读写为本的时代,进入以听说为本的新时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新情况又进一步巩固了阅读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仅从数量和规模上,而且还从质量上、层次上、样式上对英语阅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一点,在大力发展和提倡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具有的基础作用,加大力度探究适应新形势的阅读教学新理论、新方法使得阅读教学有新的质量上的提高,从而推动整个中国英语教学和谐统一的向前发展。这是中国英语教学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所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有下列几种: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长期受传统的描写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教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包括:生词、语法、教师通过句子分析来解释课文、问与答、练习。这种传统的课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句子的分析讲解为主,强调语法和翻译的重要性,常把阅读与翻译等同起来,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把英语的每一个词或句子替换成汉语的词和句子。这种教学法只注重语言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解,忽视使用;只注重句子,忽视篇章;只注重准确,忽视流利程度;只注重质量,忽视数量。其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语法、词汇与单句的分析、理解和翻译上,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

(二)常规英语教学法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讲解语言点或逐句逐段讲解,突出语言的特点,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做阅读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英语教学法,但它与客观的阅读心理语言活动仍然不一致,未改变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记”的主要模式。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心理语言学的活动过程,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实践的机会,但这种形式下,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都不符合心理语言学的原则,听教师讲解不等于阅读实践,讲透语言知识不等于上好了阅读课。

1.听说教学法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传统英语教学法提出异议,多数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于是在教学中采用了结构主义的听说法的理论,提出了“听说领先”的指导思想,注重句型训练和听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阅读技能的提高。这种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促进了阅读技能的提高,它仅适用于最基础的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先后对阅读程序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采用了阅读教学六步骤,即调动兴趣、快速阅读、初步检查、评析讨论、重点练习、综合性活动,简称为六步教学法。本教学法要求学生把阅读放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这种阅读程序对克服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许多教师开始将注意力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摒弃了长期统治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单词讲解—课文分析—课堂练习的“三段教学法”。

2.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近年来随着国外新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诸如功能意念法和交际教学法)传入我国后在我国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确保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并且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篇”,不在“句”,在文章的“意”,更不在语法点。语篇教学以语篇分析为主,就是从表达完整、确切意义、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结构形式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础语言现象所表现的交际功能,从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基础语言现象。

语篇分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法词汇的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句际与段际之间的意义联系来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同时掌握句子篇章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语篇分析还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推断能力,并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如语法、词汇的衔接手段分析)和交际能力(如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把握语篇整体思想)的训练。

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在语义上指的是整体意义,它的语言形式必须符合语篇整体意义上的需要,以语法、词汇手段连句成段构成语言整体。因此语篇必须具有语法、词汇等衔接成分,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必须在句与句之间的概念上有联系,在句与句的排列上符合逻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把握重点,进行语篇分析。在语篇教学中,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和文化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