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中国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始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盛行于当代。我国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采用研究法教学的方式,以归纳法与演绎法为代表。教师让学生把语法规则倒背如流,且不断地分析句子里的词汇形式是否符合所学的语法规则,培养学生研究语法的习惯。综观国内各类语法教材、语法大全普遍以语法规则为先,结合文章里的句子,罗列一些跟生活毫不相关的例子,加以零散的句子做练习,只能起到机械操练和研究语法规则的作用,学生真正能掌握运用的知识少之又少。
教学大纲对语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级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列出了十分详尽的语法项目表,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语法教学的重视。在不断地教学转型中,教师从重视语法到轻视语法再到正视语法,国内的语法教学法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英语语法教学法也从最初的翻译法、归纳法、演绎法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听说法、视听法、沉默法、交际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法。随着语法教学理论的发展变化,我国的英语课堂上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的语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辅助手段的丰富化,使我们的语法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也逐渐明确了新课程下要在语法教学中既要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要使语法知识消化成为正确应用语言能力的正确的语法教学观点。
综上所述,尽管在新课改前国内外关于语法教学法有这么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研究,但较少针对在中国高校英语语法的最终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各种语法教学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但是在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它们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人们多数认为掌握语言就是掌握语法,而掌握语法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语法翻译练习。这种教学法的弊端很清楚,它忽视了口语和听力训练,学生得不到听说训练,口头交际能力差,过于追求语法的精确性,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听说法给了学生足够的语言环境去交流,但不能准确掌握语法知识,容易使学生在写作和考试时出现错误,语法规则不能正确消化。因此,在新课程转型下,教师和专家纷纷探讨有针对性的语法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运用语言,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