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点的处理要科学化

三、语言点的处理要科学化

阅读教学毕竟是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语言点的处理则是阅读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所谓语言点就是指课文中出现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关键性词汇、短语和句型。语言点的处理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应科学化,遵循省时、省力和恰到好处的原则,易于学生掌握。步骤如下:

(一)分清主次,选好语言点

语言点是语法、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等的综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点的选择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选择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每篇课文都有许多可供讲解的语言点,对此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能选定过多,使学生难以消化而丧失信心,也不能选定过少,使学生没有成就感而挫伤其积极性。所以应根据语言点的积极程度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选定适量的、最常用的、容易出错误的、要求准确掌握的常用词、短语及句型,而将其他的一语带过或仅作简单交代。

(二)语言点的释义要确切,教学要精讲多练

解释语言点时要力求用英语解释并力求简明扼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习惯有较大差异,学生对语言点的汉英思维并不完全等值,经常会出现理解困难,因此必要时也可与汉语释义互相比较,但一定要确切、中肯,避免产生歧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精讲多练原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办法。语言点的讲解与操练一定要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避免过多的引申、辨析,否则学生会产生迷惑,会束缚与牵制学生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对课文的理解。所谓精讲,即攻破重点、难点。容易、易懂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或一带而过,这样讲课可以重点突出,简练有节奏,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多练,即针对一个问题变换不同的习题形式考查学生。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难点还可以采取演示、图画、计算机辅助等方法,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了精讲会省出更多的时间实现对语言点的练狠、练透,使学生真正掌握。除此以外,在课后练习阶段也应结合语言点反复练习。

精讲多练原则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需求,确定如何把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精讲,哪些内容需要多练。其次,要精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在精讲的基础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对此,精讲要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使学生开窍,但又不能讲得过于简单,说理不透,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讲根据课文内容、知识深浅、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而定。精讲还要提取精华,分析精辟,让学生确切理解。再次,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加大练习力度,做到练中有讲,讲中有练,根据当堂所授内容,及时练习巩固。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小测验、口试、笔试等,让学生相互检查或者教师公布答案等方法,层层深入,逐步拔高,努力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应用。课堂练习对于巩固语言点和引导学生熟练应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最后,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作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与学相互融合,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学生课堂多练习不等于教师没事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细致观察,耐心指导,检查当堂练习有哪些成效,哪些方面还存在缺点错误。通过练习,克服错误,肯定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争取更大进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在课堂上要根据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师生互动分析问题,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之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抓好学生课堂训练,因为这是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调节课堂教学机制的重要手段。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尝试,而且要做到练中有讲,让学生理解,达到强化知识、熟练运用知识之目的。

精讲多练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在课堂上如何取得好的效果,还需在各方面不断探究,如重难点的突破、计算机课件的制作、习题的选编、学生的学情分析等,都需要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三)语言点例句的选用应力求实用新颖

例句是语言点教学最基本的材料,对学生来讲实用新颖的典型例句可接受性强,教学目的容易达到,而任意编造、内容陈旧、缺少信息量与哲理性的不实用例句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排斥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他们知识面较广,求知欲强,有较高的鉴赏力。据此,在选用与改编例句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四)语言点的操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处理。对这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法是由教师直接解释每个语言点,给出两个例句,然后让学生翻译或造句,这样的课堂比较枯燥,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更倾向于主动积极地接受新东西,在讲解语言点前,可以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点展现出来,设计一些具有交际性的教学活动,使其积极投入到语言点的操练之中。

灵活多样的操练会带来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灵活多样”指的是语言点的操练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操练形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反复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既有英汉互译这种传统的操练形式,或选择填空、正误对比等比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有情景造句、提问回答、连词成句,甚至连词成篇等较为灵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语言操练的生动活泼,避免操练的机械枯燥性。遵循“灵活多样”原则,可以改变传统的语言点教法,无形中也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空间更大,广度更深。

在阅读教学中,把语言点讲清、说透,并使学生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要想真正地把语言点讲清、说透,需要注意使巧劲,即灵活多样。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们会见到许多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短语,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模糊认识。所以,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对比法,在适当的时候把一些容易混淆的语言点进行对比,使其明晰化和具体化。

学生通常是通过学习课文和做练习来掌握语言点的,这种学习的零散性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运用知识时的片面性。所以,教师有必要采用归纳法,在适当的时候把一些零散的语言点相互结合,使其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自如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个性,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语言点。教师在上语言点课前,可以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点简单地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书对这些语言点预习。下一节课,教师可直接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分组做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评出优胜小组,最后教师再对语言点进行归纳总结。习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选择、造句、改错、翻译等,而且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语言点,根据语言实际应用列出重点,在学生答对后,及时进行鼓励。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点”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语言点教法,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中打下较好的语言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