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的内容

二、语法教学的内容

高校语法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求高校的语法课是一门实践课,可是现在的高校语法课是一门知识课。高校语法教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是现在高校语法课的实际目的是传授语法的理论知识。要转型恐怕就要在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进行转型。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之间当然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但是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实际能力。掌握了一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不等于同时掌握了这种语言的语法的理论知识。反之,掌握了一种语言语法的理论知识也不等于同时掌握了这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大学生在入学以前实际上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各种常规用法,这就是说他们还没有掌握全部汉语语法,特别是他们还没有掌握书面语言的语法和各种非常规用法,因此还需要提高。不过他们需要提高的仍然是实际运用书面语语法和非常规用法的能力,而不是有关的理论知识。现在把语法课教成了知识课,教成了语法理论课,这样就出现了死记硬背概念术语和单纯贴标签的现象,完全背离了高校语法教学的目的。教师花了不少精力去教,学生花了不少精力去学,学过了无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更由于不少内容还是没有定论的,也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语感,学起来特别困难、特别枯燥,所以产生厌烦情绪是很自然的。同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感到这样的语法课难教,并且教了没有多大用处,最终就很自然地产生要“淡化”和“取消”语法教学的想法。

因此,转型高校语法教学首先要弄清这门课的性质,要把知识课改为实践课,把传授理论知识改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但是要这样改就得动“大手术”,就得改变几十年来语法教学的传统,积重难返,难度很大。过去语法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传授语法知识,做练习也是为了巩固学了的语法知识,语法课和作文课口语训练课(若有这样的课程的话)是脱节的。要把知识课改为实践课,就要大幅度削减语法知识的内容,大胆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删掉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适当增加修辞和逻辑思维训练的内容,还必须跟作文和口语训练熔于一炉。

假定原来作为知识课的语法教学课时为100%,其中传授语法知识的课时为90%,练习用的课时为10%,那么作为实践课的语法教学,传授语法知识的课时不宜超过20%,传授修辞和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的课时不宜超过10%,而70%的课时应该用来结合语言实践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学语法不应该以能死记硬背概念术语和贴标签为目的,学修辞不能以背诵修辞格的名称为目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以学习逻辑学的名词术语为目的。学语法是要求说得正确,写得正确,均要合乎规范;学修辞是要求说得更好,写得更好,要求贴切、得体,而不是要求写出云山雾罩的、谁也不懂的文章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和连词、复句和篇章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是要求说话、写文章连贯通顺,推理合乎情理。

大学生掌握母语是某种方言的口头语言,这与规范化的民族语言有一定差异,所以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广语言文字规范,担负起民族语言规范化的重任。这绝不是没有什么可教的,可是过去的语法教学长期忽略了语言规范化的教学。

现代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书面语言语法应该是语法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尽管书面语语法的核心部分是和口语语法基本一致的,但是在书面语中还大量出现和口语语法不一致的欧化语法和文言语法,而这些正是大学生还没有很好掌握的语法难点,所以需要作为重点来教。教语法,即使是教实用语法,最必要的概念术语还是不能不教的,但是讲授这些最必要的概念术语是为了分析实际用例时便于称呼,不是为了论证这些概念术语,所以没有必要把语法学界的争论带到课堂上去。例如讲解什么是“词”,什么是“短语”,不必详加论证,那样讲解,很有可能越讲越糊涂,不如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就可以了。句子成分分析也一样,要论证每一种句子成分的形式和意义至少目前还很难说得清楚,也可以举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回避矛盾,不是科学态度。是的,这样做是在回避矛盾,也可以说是在有意识地回避矛盾。但是,这样做不是不科学的态度,相反,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汉语语法还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不回避就只能武断,而武断绝不是科学态度。专家语法是一家之言,可以处处“说一不二”,是否科学尚待论证,尚待实践来检验。教学语法只能教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不能教有争议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普遍准则。因此,回避有争议的内容应该说是一种既慎重而又科学的态度。语法知识也许只限于最必要的概念术语和一个句法框架就足够了,总体上还应该宜粗不宜细。在讲解和分析句子和篇章的时候用得着的概念术语要教,用不着的可以不教。可能又有人会说,这完全是实用主义。说得不错,这样做正是实用主义,因为在高校教语法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

在高校教语法不同于在高校语言专业讲授语法学课程,不必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当然,若要这样去转型高校语法教学,究竟应该删掉哪些具体的语法知识,应该保留哪些具体的概念术语,应该增加哪些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应该讲授哪些具体的修辞知识,应该怎样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应该怎样跟作文和口语训练相结合,应该安排哪些实践活动,诸如此类都不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因为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们深信,有经验的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有能力在不断实践,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深信有责任感的英语教师会关心整个英语教学的转型,关心语法教学的转型。只要大家来关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那么高校语法教学,乃至整个高校英语教学一定会逐步改善,为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做出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文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