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法

第三节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的历史中,很多语言学家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英语语言学习理论,形成很多传统英语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于促进我国外语课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英语教师来说,英语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规则,学会运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因此,单纯地讲教学法理论,不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纯理论的教学,既不能使教师自觉地、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结合英语听力课来说,传统的教学法依然占主导地位;同时,教学实践也不断证明各种教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例如:听说法。听说法是一种与语言学理论联系最明显、最直接的教学法。它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之上,且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

它认为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是通过反复刺激和反应操练形成习惯的过程。

听说法主张学习语言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通过口语训练掌握外语;利用心理学上的这种刺激反应理论,强化操练,最终形成习惯,达到脱口而出,从而学会外语。同时,它强调要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音、语调,教学中要由外教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反复听并且模仿他们录制的录音磁带。教学中只许接触和使用正确的语言,课堂上尽量不用本族语。听说法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教学主张,强调模仿并强记固定短语,重视语音和语调训练。

视听法基于听说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由此,又叫情景法。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电教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很受欢迎,市面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教学材料。在听力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介入也使得这种教学法颇受欢迎。

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和储存的语言信息要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思维形象的条件,其能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听说法虽然强调自然习得语言的重要性,提倡使用实物帮助教学,但当这些方法被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使用的实物都只是很简单的和具体的,难以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情况相匹配,所以就这方面而言,视听法比听说法更重视实际语言环境的创设。

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的分析、讲解和训练。

例如:交互式教学法。它又称为互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交互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旨在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人与多媒体之间通过“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一套英语教学法。

“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目前流行的交际英语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交际能力培养必须具备“互动”这个性质。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

针对现在高校英语听力中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现状,实施基于交互式教学法的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它注重了师生的协作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从而提高高校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英语教学辅助工具数量的增加,传统英语教学法也会在中国的英语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孕育出新的教法。当前外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趋势是理论的折中化和实践的个性化,在国内外外语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普遍趋势,那就是对于各种教法和流派采取折中主义态度。因此英语教师很有必要了解一些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方法发展和应用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