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口语任务型学习的策略

五、高校英语口语任务型学习的策略

要将任务型语言交际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师生首先要各自扮演好在课堂上的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由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要加入活动之中担当“伙伴”。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递进的连续关系。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者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因为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自主化。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英语口语课语言环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使学生产生交际的动机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因此,情景的设置效果就像真实场景的再现,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这种轻松而熟悉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体会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终正确、流利地使用口语。

(二)介入情景会话与信息输入

外语听、说能力主要生成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人们储存的语言规则,它们可以有意识地对人们生成的语言形成监控,而隐性知识则是语言规则的心理表征,是学习者内化了的语法,这种语法隐而不露,其存在于人们对语言特性的本能的感悟之中。我们能在交谈中持续用外语进行交流,主要依靠隐性知识。虽然可以依靠课堂讲解和反复练习,但主要依赖可理解的大量语言接触和输入,特别依赖把语言的结构和语言功能融合为一体的交际教学活动。隐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获得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强化语言的功能性练习,能够促进隐性知识的提高,因为这种交际是一种认知体验,能够催化新旧信息的重组与融合。

由此可见,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且难度适中的语言输入,是保证学生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任务型口语交际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完全依赖于个人的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随意盲目地发展,它仍然不能脱离大量演英语、玩英语如编演小品、课本剧等信息输入途径,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交给学习者执行与他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相关的任务。因为输入与输出是相伴而行的,没有输入,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输出,输入的语言知识就不能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同时,必须加强输出,使学生通过输出活动自然内化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

(三)鼓励交流、合作与分享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而不在“教”,教师应该把口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教师应努力充当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者、课堂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有力监督者和指导者。任课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细微的进步,从灌输式的机械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角色的变更。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必要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四到六名学生。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微调:如注意男女学生的搭配,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学生的搭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与口语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搭配。每组选派一名组长,帮助教师组织本小组的一切活动,保证组员分工合作、相互帮助、轮流发言、机会均等。分组有利于口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们减轻紧张情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创造真实自然的英语环境,是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搭建的实际平台。

(四)口语交际“内”“外”连贯

一般来说,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任务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课前热身

这一阶段是口语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对学生课下活动的检查和鼓励。活动的安排视学生英语水平而定,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可以安排不同形式和内容,比如个人陈述、答记者问,也可以是校园短剧等。为便于学生活动,短剧的排练最好以宿舍单位进行,全班宿舍轮流汇报表演。各种课前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课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还有利于促进同学关系和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将英语口语融入生活之中,真正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话题讨论

话题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任务型交际学习的核心部分。本阶段由教师课前认真设计的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单人向多人、环环相扣的活动组成,每项活动的时间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来灵活掌握。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选词造句、单句释疑、个人陈述、双人活动、角色扮演、辩论、故事接龙、谚语传递、语法改错、句子翻译等。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课堂口语交流一般采取自愿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了增强竞争意识,促进整个班级良性互动,要鼓励学生主动表现、积极应答。与此同时,课上、课下教师要多多鞭策和帮助口语表达上的弱势学生群体,如果时间许可,还可以进行一项小组“成果汇报”活动,汇报不仅是讨论结果的展现,还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欣赏他人、他组汇报的同时,对比优劣、分析自我,有利于后续的口语进步。

3.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口语教学最忌讳的是课堂内外相脱节,因为课下学生要为下一次口语课的主题讨论准备语料和相关语言表达形式,每个宿舍晚上睡觉前有20分钟的英语“卧谈”。而且有的人或有的宿舍,要为下一次课前活动做准备。如英语短剧的选题、排练、道具的选择等,都可以使学生将英语口语融入生活实际之中,使课堂内外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持续提高

有效使用激励机制,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发展性评价是本着通过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能力以及感情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任务型口语课堂交际学习策略,除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交互环境外,还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课堂表现,给予不同的个性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