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产生的背景
2025年09月27日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产生的背景
我国自1999年开始对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实行了竣工结(决)算评审制度。截至2007年底,我国累计查出各种违规违纪资金1 500余亿元,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但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一评审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问题虽然在评审时查出来了,但由于时过境迁,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从追回。
此外,自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家财政,尤其是国债资金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幅较大。2003—2007年,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数持续增长,环比增幅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见图1)。
图1 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片来源:《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0802/t20080228_30022.html。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连年增加,作为固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并主要由财政性资金承担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在大幅增加。因此,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控制并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便被摆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此背景下,变过去“死后验尸”式的竣工结(决)算审计为全过程跟踪审计,从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加强投资过程控制,理所当然地成了各级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