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对云南的占领

三、大西军对云南的占领

顺治三年十一月,张献忠兵败西充,被射杀。事前,他曾召集四将军商议,若他遭遇不测,大西军要主动联明抗清。他死后,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等四将军的率领下向南撤退,他们身后有追击的清军,前面又是凭借长江天险据守重庆的南明曾英部。孙可望无路可走,率部强攻重庆,所幸取得了胜利,南明将领曾英战死。占领重庆后,他们的前景就明朗多了。孙可望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并发布命令,“非接斗,不得杀人”,改变了张献忠在四川杀人过多的错误路线。接着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进入遵义。因清军追击,他又率部占领贵阳。这时追击的清军在占领遵义后,因战线过长,粮草供给困难,主动撤兵。这样,大西军余部获得了喘息的时机。四将军中,孙可望年纪最大,素来威望最高且又能读书识字,因此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新的首领“盟主”。他们在贵州休整兵马,筹措粮饷,恢复生产。这时已是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

孙可望为什么会想到要占领云南?这里有两种说法。

第一,张献忠曾于1638年至1639年短暂地在湖北谷城接受过明朝廷的招安。在被招安期间,他结识了被明朝廷调至湖北征剿自己的云南石屏土司龙在田,还拜龙在田为义父。因此张献忠及孙可望等与龙在田部中云南人熟识,并对云南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如《临安府志》就称,大西军入滇是接受了龙在田的建议。

第二,《云南通史》认为,孙可望攻下贵阳后,被沙定洲困在永昌府的黔国公沐天波便派人到贵阳,请孙可望派兵入滇,平定沙定洲叛乱,并借机在云南立足。

总之,四将军到了贵阳后,便有意将云贵连通,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据地。后来他们听说云南乱哄哄的,便议定即日进军云南。

他们诈称自己是黔国公沐天波夫人焦氏的家族武装,进入云南是为了替焦夫人及沐天波报仇,剑锋直指沙定洲。这一招很有效,孙可望军所到之处,各城主动开门迎接。

孙可望军于1647年三月进入云南,三月二十八日攻占交水(今沾益),次日移师曲靖。为了迷惑沙定洲,孙可望制造出大军向沙定洲老巢开远移动的假象。沙定洲果然上当,于四月十八日主动放弃了昆明,想撤回蒙自。沙定洲部在撤退中被孙可望军击败于石林东南的蛇花口,沙定洲逃回蒙自佴革龙。四月下旬,孙可望部经宜良进入昆明。孙可望军纪严明,自遵义至昆明,沿途皆秋毫无犯。

除沙定洲以外,滇西势力大多为明朝残余势力,他们也多把孙可望之流当作反贼,孙可望入昆明后,他们还在抵抗,不屑于主动投降。五月,李定国攻临安府,这是沙定洲重点防御的地方。刘文秀领兵北上,取武定、禄劝等地,然后西进占领鹤庆、丽江,平定了滇西北地区。八月,孙可望亲率奇兵,经禄丰进攻楚雄、大理等滇西地区,活捉了杨畏知。九月,刘文秀领兵抵永昌府,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条件,同沐天波谈判。在民族大义面前,沐天波同意跟大西军合作。孙可望还同意沐天波保留“征南将军印”。

此时,云南的原统治力量沐天波、杨畏知(《南明史》称杨畏知为金沧道副使,《云南通史》则称其为云南巡抚)与携精兵劲旅入滇的新兴力量大西军开始了携手共治云南的历程。

孙可望部一直有联明抗清的意愿,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既与沐天波等人合作,与南明永历朝廷的联系就可以正式建立了。此外,沐天波等南明势力代表,见大西军兵强马壮,将领能征善战,也想拉拢他们共谋反清复明大计。就这样大家一致商定:第一,不用大西年号;第二,不妄杀人;第三,不焚庐舍、淫妇女。

到1647年十月,云南只剩下蒙自地区、阿迷洲仍在沙定洲控制之下,东川府䘵万亿等人仍持观望态度。1648年五月,定北将军艾能奇奉可望命率兵征东川,但禄万亿早有准备。他在沿途密林中伏下弓箭手,艾能奇在距东川府30里的地方被毒箭射中,抬回昆明后不治身亡。孙可望另遣精兵取道壁谷坝,击败了禄氏,平定了东川。七月,李定国、刘文秀再次亲率精兵南征沙定洲,连克阿迷、蒙自,最后用断水的办法逼沙定洲从佴革龙出降。自此,云南全境皆为大西军所有。此前,大西军转战多年,因无固定的根据地,发展一直受限。用毛泽东同志的观点讲,他们以前都是流寇;既是流寇,当然也发动不了人民,打不了人民战争,当然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胜利。此时,大西军总算有了自己固定的根据地,孙可望也开始了对云南的经营。

让我们接着看看他们兄弟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