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某工业园区东环路道路工程的成本数据
为进一步分析两种小型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之间成本构成的异同,本文引入某工业园区东环路道路工程的成本数据(以下简称“东环路工程”),以便进行清晰的量化比较。
东环路工程结算价为3 282 290.71元,工期6个月。在当前正大规模开展的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建设高潮中,这种规模的小型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东环路工程位于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由笔者所在公司承建,项目已于2014年竣工,公司内部的各项核算工作已全部完成,因此下文中各分项成本数据是真实准确的。而用于比较的个体户的各项成本数据,是笔者根据自己未进入建设公司以前,以个体户身份参与该类项目实施时的经验推算的,准确性亦有一定保证。
4.2.1 项目前期成本数据计算说明
1.前期跟踪成本
一般情况下,为使公司持续发展,小型施工企业的活动范围是很大的,一般不局限于一地。与小型施工企业相比,个体户的活动范围就要小得多,多集中于一地。东环路工程中,有意参与竞标的个体户都是当地人。他们的项目运作特点是长期与当地某一部门、某一领导合作,双方比较熟悉,甚至有可能就是家族中的亲戚。在跟踪项目过程中,他们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交朋识友)的成本与项目运作成本完全合二为一。相反,小型施工企业不可能只盯着一个部门或一位领导,因为那样不能支撑它们持续发展。它们也不可能为了获得一个几百万元的项目而长期派人跟踪,往往都是项目临近招标时派出公关人员进行突击公关,为取得良好效果,各种花费会更多一些。
该项目前期跟踪成本为6万多元,占合同金额的比例为2%左右;个体户的跟踪成本约为1%,即3万多元。
2.装订密封费
该项目装订密封费为500元,小型施工企业和个体户的该项费用都是相同的。
3.资质使用成本
东环路工程要求具有市场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才能参加。小型施工企业自己有资质,无须支付此项费用;个体户租借资质约产生4 000元成本。
4.投标书编制成本
该项目结算金额300多万元,按照造价咨询市场收费标准,费率可以取至1.3‰左右,收费金额约为4 000元。小型施工企业自己有造价人员,无须支付此项费用;个体户产生4 000元成本。
5.场地交易费
根据交易中心的收费标准,场地交易费为4 000元,两类主体的该项费用一样。
6.招标代理费
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规定计算,该项目招标代理费如下:1 000 000元× 1%+2 282 290元×0.7%= 25 976元。两类主体都一样。(以项目中标金额为3 282 290元进行计算)
4.2.2 项目实施成本数据计算说明
1.中标管理费(挂靠费)
小型施工企业有资质,无须支付此项费用;个体户挂靠资质需支付约中标金额1%的挂靠费,即32 823元。
2.人工费
该项目中,人工费结算金额为208 938.7元。项目实施中,人工费是可以有一定结余的,一般毛利率在15%左右,即人工成本为177 598元。与施工企业相比,个体户的成本往往更低,因为个体户所聘用的工人多实行“点工”结算制。它们会在工作时间内最大限度压榨工人,从而使工人效率有所提升,最终使人工成本降低。但在此次成本对比分析中,笔者假设两类主体该项成本一致。
3.材料费
材料费结算金额为2 615 879.19元,材料费结算金额由材料用量乘以材料单价汇总而得。在按质按量完成的工程中,无论何种主体,材料用量是一致的,材料结算单价往往与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价格一致。但实际购买中,市场价格会比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价格信息上所载的价格便宜10%~15%,即材料费也有15%的毛利。即该项目材料成本约为2 223 497元,两类主体都一致。
4.机械费
机械费结算金额为128 899.7元。以15%的毛利率计算,两类主体该项成本一致,为109 565元。
5.管理费
此处只计算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社保支出。施工企业必须派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财务人员各一名,以相互制衡、互相监督,还须有两名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技术。个体户自己驻扎在现场带着人干活,配两名技术人员即可。
以笔者所在公司上一年度平均8 000元每人的工资及社保支出标准计算,小型施工企业的管理成本为:5人×8000元/(人·月)×6月=240 000元。个体户的管理成本为:2人× 8 000元/(人·月)×6月=96 000元。
6.规费
规费结算金额为60 503元。施工企业都得支付,没有结余,而个体户此项支出几乎为零。
7.利润
利润结算金额为62 091元。这是一个收入项,没有支出。
8.营业税金及附加
此项目所在地地税部门实际税率为3.9%,支出金额为 3 282 290.71×3.9=128 009元。两类主体都一样。
9.企业所得税
这个费用不同项目有些差异,个体户挂靠在有资质的单位时,挂靠单位不会向其开具外出经营许可证,因此在每次拨款开具发票时,个体户都必须预缴2%的企业所得税。而施工企业为自行实施的项目开具外出经营许可证,就无须预缴所得税,到年终汇算清缴时,根据实际应税利润按25%的税率缴纳。施工企业因为盈利能力差,利润率极低,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占营业额的1%左右。支出分别为32 823元(小型施工企业)及65 646元(个体户)。
4.2.3 固定成本数据计算说明
在计算固定成本的分摊数据时,需要考虑每年承接的施工项目数。每年承接的施工项目越多,分摊金额就越小。但就当前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而言,一般小型施工企业,想要大量中标确实有难度。笔者所在企业每年大概能够承揽15个施工项目,这样的水平在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在该部分固定成本计算过程中,按照年承揽15个项目进行分摊计算。这部分费用对个体户而言则是不存在的。
1.总部办公场所租赁费(自有物业占用费)
笔者公司位于昆明二环附近的写字楼中,月租金为60元每平方米,租房面积在210平方米左右。年费用为210平方米×60元/(平方米·月)×12月=151 200元,年总费用约为150 000元,分摊到每一个项目为10 000元。
2.公司资质维护费
①Ⅱ级建造师注册费为15×20 000元/年=300 000元/年。
②各类人员培训费、续期教育费约为50 000元/年。
③资质初始办理中介咨询费约为300 000元,资质升级中介咨询费约为500 000元,以公司存续20年,且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质办理和升级中介咨询费(300 000 元+ 500 000元)÷20年=40 000元/年,即每年40 000元。
综上,(300 000元+ 50 000元+ 40 000元)÷15=26 000元,即每个项目分摊金额为26 000元。
3.公司总部管理团队工资及社保
笔者公司总部基本人员配置为: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一名分管营销,另一名分管生产)、总工程师1名(主管技术)、财务部出纳和会计共计4名、市场营销人员2名、投标预算等技术人员5名(预算员3名、资料员2名)、安全管理人员1名、资质管理人员1名,共计17人。
以笔者公司近年人员平均工资及社保支出80 000元计,每项目分摊的公司总部管理团队工资及社保支出共计17人× 80 000元/人÷15=90 667元。
4.总部交通、宣传等其他费用
总部交通、宣传等其他费用每年总额大约为100 000元,每个项目分担6 667元。
详细内容如表4.6所示。
表4.6 小型建设项目实施中两类主体成本对比(以某工业园区东环路道路工程为例,结算金额3 282 290.71元)
续表
注:成本差值=小型施工企业成本-个体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