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军进入前,云南社会民生基本情形

二、大西军进入前,云南社会民生基本情形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建立了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令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当时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部。两年后,在基本肃清了云南地区的反抗力量后,傅友德、蓝玉率大军班师回朝(当时都城为应天府,今南京)。因云南偏远,民族情况复杂,人心不稳,朱元璋命沐英留镇云南。

自沐英开始至南明,沐氏家族12世共计16人镇守云南,世袭西平侯、黔国公等爵。至明朝末年,沐氏世袭黔国公爵位传至沐天波。

沐氏家族世镇云南,不仅掌握着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沐氏家族就是明朝时云南的一股世袭勋爵统治势力。但因有以下两种力量,沐氏家族未能在云南形成割据势力。

朝廷在云南设立布政使司。布政使是明朝时云南的最高行政长官,管理民政和财政等。此外,明朝还在云南设立按察使司管司法,设立都指挥使司掌兵权,与布政使司合称“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职责不同,地位相当,一般都是从二品,互不从属。布政使司下辖的府、州、县,其首长也由吏部任命的流官担任。鉴于三个部门经常发生争执,同级不好协调,明朝后期,朝廷又于三司之上设置巡抚作为三司的直接领导。在云南,流官势力是代表皇权进行统治的一股强大统治力量。

明朝因循元朝政策,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从三品)、宣抚司(从四品)、安抚司(从五品)、招讨司(从五品)、长官司(从六品)等地方行政机构,任命各族首领为土长,统治当地人民,是为土司制度。土官有世袭的,也有不世袭而据情势选用的。土官也可以考功升迁,有拿俸禄的,也有不拿俸禄的。明朝时,云南的土司也是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

上述三股势力,就是明末云南地区社会管理力量的主体。云南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管理体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整个云南是处于世袭勋臣、地方流官及土司三重势力管辖之下的。

那么在上述三股势力的统治下,云南的经济民生如何呢?据《云南通史》记载:

军户因沉重的负担和残酷的压榨,纷纷采取种种方式脱离军籍,脱离军籍的军户,不少成为流民,或受雇开采矿产,或四处流徙,或逃进深山开垦旱地,以维持生计。

沐氏家族大量兼并土地,《明史·沐英传》载,沐晟置田园360区,这360区分布在云南120多个府、州、县的卫所,大多为当地的上等好田。而沐镇时期,其所占据的田亩数相当于全省屯田和官民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看到沐氏占有大量庄田,各级官吏也竞相效仿,大肆侵占屯田及民田。

与内地相比,云南的地租尤为惨重,万历九年(1581年)大理阳和庄农民杨儒佃耕田四亩,纳谷九石。而此时大理地区田地的年产量最高也不会超过每亩二石五斗,这样算下来,租率高达90%以上。[2]

到了明朝末年,各族人民遭受官僚、地主、豪强的层层剥削和压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已无法生存下去。

1645年(顺治二年)九月,即明中央朝廷灭亡一年多后,云南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他认为明朝皇帝都吊死了,明朝皇帝封的世镇云南的沐国公还算什么。叛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黔国公沐天波急调蒙自土司沙定洲等参与平乱,于九月间一举击败吾必奎叛军。

沙定洲对沐氏的世袭封爵及其家族200余年积累的巨额财富早就垂涎欲滴。平定叛乱后,他就一直赖在昆明不走。沐天波认为沙定洲及其父为人忠义,也没有防备。顺治二年十二月,沙定洲突然率兵攻入黔国公府,当时,昆明守备力量薄弱,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昆明。

沐天波在几名贴身士卒的保护下逃到了楚雄,当时楚雄由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杨畏知也是明朝选派的流官,他倒是对沐天波无二心。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夫人焦氏未能一起逃出,都自尽了。

沙定洲从沐天波府库里获得了多少财宝?《鹿樵纪闻》载:“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佛顶石、青箭头、丹砂、落红、琥珀、马蹄、赤金皆装以箧,箧皆百斤,板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余库,其他珍宝不可用计。”我们算算有多少斤: 100斤/箧×50箧/库×250库=1 250 000斤。大家注意,这些只是装在箱子里的算得清的金银,没有包括那些无法计算价值的奇珍异宝。在交通不发达的明末清初,这些财宝的运输难为了沙定洲,他人背马驮的,把财宝从昆明运回蒙自老寨,好几个月才运完。有了这些财富的支撑,他迅速地占据了除楚雄及楚雄以西地区外的云南其他地方。

1647年初(顺治三年底),在张献忠大西军余部进入云南前夕,云南老百姓经明朝各种暴政的持续压榨已历百年,且又近遭武定土司、蒙自土司叛乱之苦,十分盼望过上安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