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昆州
(2018年5月25日)
2011年,我和几个朋友从公司及个人职业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决定成立一家建筑公司。
成立公司,先得取个名字。我们想了很多名字,都觉得不合适。
后来我提议,不如搜索一下公司办公室附近主要道路的名称,从中选一个。我这个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当时我们的办公室租在西山区兴隆小区,旁边有兴苑路、人民西路、昆州路等。“昆州”这个名字就很好呀。后来挺顺利,这个名字顺利地通过了云南省工商局的核准,公司名字定为“云南昆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用“昆州”作公司的名称,创业伙伴们都觉得好,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但究竟好在哪,它有什么内涵,却无人说得清。
2013年以后,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加或是因为其他什么偶然的因素,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我竟然逐渐喜欢上了历史,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一些地方史著作。
涉猎一些地方史著作后,我发现了一些关于“昆州”的信息,了解了沉淀在“昆州”二字中厚重的历史。
现在的昆明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谷昌(汉)、昆州(隋、唐)、昆明(元至今)等。581年,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北周时期,行政区划混乱,州郡越分越多,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多达200余个。鉴于此,隋文帝废除地方三级郡置(州管郡、郡管县),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县。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在今昆明地区设置昆州。昆州下辖益宁、晋宁(今晋宁区晋城镇)、安宁、秦臧(今富民县、禄丰县大部)四县,治所在益宁县,辖境约相当于今云南滇池周围的西、北、东三面,益宁县城旧址主要位于今昆明市西山区马街一带。昆州就是隋朝初至唐朝天宝(742—756)之前这一时期昆明地区的名称。
为什么叫昆州呢?唐朝樊绰《蛮书·卷二》载:“昆池(今滇池)在拓东城西,南北百余里,东西四十五里。水源从金马山东北来水阔二丈余,清深汛急,至碧鸡山下,为昆州,因水为名也。”
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昆州地区也逐渐被纳入了南诏国统治之中。749—793年,南诏与唐交恶,二者之间爆发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鉴于昆州地区作为滇东门户的重要战略意义,765年,南诏王阁罗凤命长子凤迦异于今昆明东筑拓东城,并令其驻守。9世纪中叶,南诏王劝丰祐改拓东城为善阐城。此后,昆明地区不再称昆州。
937年,段氏建立大理国,在善阐城的基础上设善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
1253年,云南被纳入元朝版图。1276年,赛典赤主滇后,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正式被作为这一地区的名字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对昆明历史称谓的简单梳理。
昆明被称为昆州时,中国正值封建统治的鼎盛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结束了中国自西晋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开创了统一格局,文帝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唐天宝之前,也正是唐朝强盛时期,疆域广阔,万邦来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在同时期的世界文明中耀眼夺目,达到了农耕文明的巅峰。
一千多年前,地处帝国西南边徼的昆州,见证了王朝的兴盛,享受着盛世的喜悦,其本身自然蕴含着统一、兴盛、文明、超越等深意。作为以这个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名字命名的民营企业,昆州建设集团一直专注于企业管理,矢志按照合法、规范、健康、高效的要求,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不负历史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