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对云南人民的压榨及吴三桂之死

九、吴三桂对云南人民的压榨及吴三桂之死

据《云南通史》第八章载,顺治十七年正月,吴三桂被清廷封为总管,受命镇云南。他上书请求继承沐氏家族在云南的庄田。这样,吴三桂不仅继承了沐氏资产,还大量侵占州县卫所的土地和职田,设平西王官庄。名目繁多的租赋,较大西军时期增加10倍以上,盐课增加4倍以上。他还向土司勒索金银财宝,巧取豪夺。吴三桂除对百姓进行无情的压榨以外,还杀人劫财,无恶不作。他聚集了巨大财富,除用于扩充军备、增加军事力量外,还用于奢侈腐化的生活。

吴三桂扩建五华山永历皇宫作为藩府;填菜海子(翠湖)之半,建造洪化府,作为另一住宅;又在昆明城北莲花池附近建造野园,又名安阜园。他自北京携陈圆圆到云南,从苏州买四十名伶工组成歌舞班,仅制作道具就花费数十万金。

云南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失地农民被驱赶到高寒山区,人口大量死亡。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吴三桂势力不断扩大,私欲也不断膨胀。他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昆明发动武装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改国号为“周”,以1674年为周元年。他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聚集藩镇官兵在永历帝陵墓前哭祭宣誓。

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势力达到顶峰时,其控制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福建七省全部,以及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四省的部分地区。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此时吴三桂已六十七岁了,尽管壮心不已,但怎奈“年老有病”,怎会是生龙活虎、雄才大略的康熙的对手。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吴三桂初病中风噎膈,有犬登其案而坐,因病甚,口不能张,且下痢,遂死”。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由昆明到衡阳继承大统。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清军逐步平定了云南。清廷任命赵良栋为吴三桂叛乱后的第一任云贵总督,伊云为云南巡抚。康熙朝廷在云南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变卖了吴三桂的庄田,招抚农民复业,安置兵丁家属垦荒,鼓励私人集资开矿等。这些措施使云南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云南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自然界中的蝴蝶效应。

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蝴蝶效应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谁能想到,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陕西定边县一户贫苦人家出生了一个孩子——张献忠,几十年后,云南的历史进程竟被彻底改变了。这种改变,从种种情形看,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福祉,还可以算是一份善缘。

(本文主要是将分散于顾诚先生所著《南明史》(上下册)中,关于云南的记载整理到了一起,方便云南的读者检索。在整理时,笔者没有原文摘抄,而是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简明的归纳叙述。笔者也未完全按原书的顺序摘抄,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置了文章构架,方便读者把相同的事件串联在一起。笔者在写作中参考对比了何耀华主编的《云南通史》、郭影秋编著的《李定国纪年》、李永顺编著的《昆明的前世今生》以及《明史》、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

【注释】

[1]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本文涉及的《南明史》相关叙述及引文均出自该书。

[2]何耀华总主编,李昆声、钱成润主编:《云南通史·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页。

[3]郭影秋编著:《李定国纪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4]何耀华总主编,李昆声、钱成润主编:《云南通史·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页。

[5]郭影秋编著:《李定国纪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6]何耀华总主编,李昆声、钱成润主编:《云南通史·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