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同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看法

六、为何不同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看法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项目信息的项目合伙人、施工企业等4类主体,对挂靠这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着实质与形式两个认知方向。恰巧,在小型民生建设项目领域,项目管理形式与项目管理实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分离的,有些情况下不能按照政策设计者的意图实现形式与实质的完全统一。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对施工企业及个人通过考评发放执业资格或资质证书的手段,提升施工企业及个人对项目的实际管理能力。所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判定项目是否为挂靠项目时,既要从项目管理中的人证合一、持证上岗的形式要求出发,也要从施工企业对项目的债务、资金等实际管理情况出发。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想要的是项目符合管理形式的要求,同时可以用管理形式促进项目管理实质的提升,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所有的施工项目平稳顺利实施。

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定是听说过挂靠这个概念的,但是对于这种行为是怎么界定的,这类项目在实操中究竟面临哪些实际问题,一些人是不了解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是停留在表面的,而且他们对究竟是谁在管项目的认识还受制于他们所处的具体岗位。在项目现场参与技术实践的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认为项目是项目现场负责人在进行实际管理,参与企业总部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认为公司总部也在参与项目的管理。事实上,项目是由现场管理团队及公司总部两个层面同时管理的。两个层面不能相互替代,各有不同的职能。

提供项目信息的项目合伙人前期为公司运作项目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后期一般会受公司聘用作为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参与项目的现场管理。其在项目上的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其非常容易忽视公司平台在竞标过程中的绝对主体地位,也容易忽视项目中标后,是要由公司诸多岗位上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实施的,缺少公司平台的支撑,项目推进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此外,他们也容易忽视平台的整体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不能意识到平台上的项目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项目出了问题都会传递到他们所在的项目上,因为处在公司的一流综合性项目管理平台之上的所有项目是一个整体。

施工企业是整体政策的执行者。比起前三个主体——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项目合伙人来说,企业面临的实际压力要大得多,其中的感受、认知也要复杂得多。 第一方面,企业是个经营实体,不论什么行业,活下去是企业经营的第一需求。第二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选择受其所处行业的整体规范程度的制约。第三方面,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取决于团队自身的水平及认知高度。第四方面,企业团队对政策的把握程度也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