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诗乎

远方诗乎

(2018年8月17日)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诗和远方”一般指理想的工作或生活。

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在工作了11年后,于2015年4月14日向学校递交了一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的辞职信。辞职信上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样充满诗意的“任性”举动,让许多在职场中不如意的人找到了宣泄的理由。这几年,寻找“诗和远方”成了许多职场中人义无反顾的职业选项。

根据笔者的观察及思考,“诗和远方”既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也有可能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

寻找“远方”是因为对当下状态不满。为什么会向往“诗和远方”?因为我们对当下的状态不满意,或这或那的原因。

哲学家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实在难以找到天天起舞的激情,也难以让偶尔的起舞激情一直持续。工作就是平淡的,平淡才是工作的常态,高潮注定只是短暂的。

寻找“远方”可能是自我逃避的借口。温斯顿·丘吉尔说:“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当人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巨大的成功时,他们会鄙视伟大的目标。

职场中,导致我们逃避的,可能是业绩完不成的营销压力,可能是工作成果得不到客户认可的苦闷,可能是被上司误解的压抑,也可能是与同事协调工作产生摩擦时的无助。

这时候,我们最容易萌生退意。但现实是,在许多岗位上都会面临上述的种种不快,而处于“真空”中的岗位是不存在的。其实到了哪里都得面对这些问题,甚至可能更严重。我们不仅无须执着于换岗位,而且可以尝试适当地否定自己,去适应真实的工作。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想象你自己对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远方是浅尝辄止的懦弱之选。有一句关于浅尝辄止的不知出处的话是这样说的:“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窗户。”

在职场里的浅尝辄止远没有互联网上的这些段子浪漫。职业上的压力往往都是因为自身工作能力还不够强,掌握的专业技能还不够全面引起的。有一句话叫:“世上本无枷,心锁困死人。”压力就是心锁。工作中,实际情况一般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吓人。不断提升履职所需要的技能,不断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

远方是明天的当下。远方还需要辛苦工作吗?远方也有困难吗?远方还有工作压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工作压力、发展困难,一般都是职场中人在进步提升过程中才会遇到的现象。试想,一个总是退步的人能有多少压力。只要我们还想提升自己,还想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就会不断地遇到困难、面临压力。只要我们还在力争上游,那么远方将和当下一样,充满着挑战,布满着荆棘。

远方是直面当下的执着。“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柏拉图《理想国》)

职场也是这样的。我们在当前的岗位上能干出什么样的成绩,我们在下一个岗位上往往也能够取得。反之,在今天的岗位上干不好,那么我们可能也没办法在下一个岗位上干得多么出彩。

民营企业的经营负责人,经常会抱怨当前所处的行业外部竞争太激烈,收费标准在下降,而内部工作效率在降低,管理成本在增加,几头挤压,简直没法活下去。但当前所处的这个行业,往往也是自己经营最久的行业,是自己最为熟悉的行业。有的人遇到困难以后,会试图去找一方没有杀戮、没有仇恨的净土,躲在树荫下,愉快地盘点着丰硕的经营成果。其实这样的净土更多的只会出现在梦境里。

现在的事业干不上去,换了一个事业,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事业,实际上能干成的概率更低。

远方是分秒必争的拼搏。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号召全体国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直面当下和珍惜眼前与憧憬明天并不矛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远方呼唤我们提振信心,期待更加灿烂的未来。远方也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直面当下,通过解决当下的困难提升自己,一步步接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