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行政区划具有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其实质内容是一种资源集装器,内含空间资源、政策资源、公共权力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源。乡镇村级建制承担着国家改造和构建社会的具体政策功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框架性、基础性的作用。通过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和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新时代行政区划治理体系,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为推动共同富裕夯实基层基础。
立足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四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省情系统谋划的镇村两项改革,是近年来四川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将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的发展红利,也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的重大改革举措。遂宁作为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三个试点市之一,率先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1+26+1”体系为统揽,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基层治理实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遂宁样本”模样初现,形成一系列弥足珍贵的改革经验,是全省镇村两项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成遂渝高速、成遂渝高铁的开通,遂宁已处在成都与重庆“一小时”辐射圈的交汇点,遂宁与成渝两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为遂宁追赶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成渝中部崛起”的品牌美誉和影响力将持续提升。
《遂宁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发展报告》动态跟踪、系统总结了遂宁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的主要进程、创新做法、经验启示及改革建议等,用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全面阐述了遂宁市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等四大任务中的成效、经验、问题与优化建议,从协商民主、乡镇政府购买服务、养老育幼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村集体经济、“心治”共同体打造等系统总结了可复制推广的“遂宁经验”。通过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的理论分析视角呈现改革重点、展示制度设计、归纳特色做法、提炼改革经验,将进一步拓展镇村两项改革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路径,同时提供理论解读与参考示范。相信该发展报告的出版将对四川全面深入总结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成效提供有力支撑,对于新发展阶段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指导意义,为推动共同富裕夯实基层基础提供重要借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