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色亮点

(二)主要特色亮点

遂宁市船山区提出了“一摸二划三处置四运营”工作法,将公有资产盘活工作步骤化,快速推进了工作落地。

船山区龙凤镇提出“6+4”工作思路,使公有资产盘活用好的方式方法清晰可行,大大提高了推进效率。“6”是镇级闲置公有资产盘活6种方式:充实办公用房、改作公益用房、支持产业发展、市场化处置、补充国有资本、征拆变现;“4”是村级公有资产用好的4种方法:便民服务提升、公益事业改建、集体经济使用、市场运营开发。船山区龙凤镇在清资核产的基础上,按照“6+4”工作思路,总体谋划、统一规划,将复桥镇原镇政府办公驻地改为便民服务站、武装部、档案管理室、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和复兴社区办公室。将原复兴社区办公驻地改为片区社工站,将原龙凤镇敬老院通过园区开发建设拆迁变现,将清河村等3个闲置村小学通过租赁变现,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射洪市沱牌镇结合当地实际,将盘活的公有资产用于产业发展。一是公有资产注入当地产业实体,将原黄家堰村办公室转为柑橘产业党委办公用房,并配套建设洗果厂、塑框厂、冷链库,带动发展集体经济实体11个,2020年全镇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60余个。二是用活集体土地资源。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厘清集体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建设集体经济股份制联合社为平台,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推动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大榆镇通过集体资产统一股份量化,实现村民入股。对闲置的村级资产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营为主、租赁为辅的方式,自主经营24宗,租赁14宗,初步解决了闲置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

蓬溪县在保证镇村办公用房的前提下,将12个合并乡镇原有办公用房按标准分步划拨给社区使用。利用被合并的村级阵地打造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或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对拆并乡镇学校资产进行统筹优化调配,宝梵镇宝梵村利用废旧村小改建为游客中心并租赁给企业使用,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蓬溪县任隆镇将撂荒地整治与高质量粮油园区建设相结合,解决农村撂荒土地“沉睡”问题,让撂荒地变成“产业园”,2021年底全镇完成3500亩撂荒地复耕。按照“五个一批”和“四个一批”的盘活方案,盘活镇级国有资产4宗、村组集体资产15宗。原黄泥乡政府一号办公楼出租给四川省蜀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用作黄泥道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办公用房;黄泥便民服务站旁边闲置的大礼堂改造为多功能培训中心;原五郎村办公室改造为联村示范卫生室,投入资金18 万元配备办公和医疗设备,配备医护人员6人,每日可接待病人50人,方便附近村社群众就近就医。将市场监管所和教办闲置房屋按照亲民化社区改造标准进行改造装修,解决任隆社区和万寿社区长期租借房屋办公的问题,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硬件设施设备。

蓬溪县天福镇结合农业产业、乡村旅游、阵地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通过拍卖出售、出租租赁、排危处置、综合利用、共同开发等方式,出租给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工作为产业用房10处,排危处置1处,改建童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8处,用于项目建设3处,用于村级阵地建设10处,盘活利用率达95%以上。

大英县盘活公有资产33宗、4617m2,建成留守儿童之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农村公益项目。河边镇金钩村、石龙村和驰丰村合并为石龙村后,9宗、1616m2的活动阵地出现闲置。镇、村两级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原石龙村阵地建成幸福大院480m2,用于安置贫困户、低保户、散居五保户等三类人员;利用原驰丰村阵地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添置健身设施,日均服务群众30人次以上,群众幸福感大幅增强。象山镇青龙滩村盘活利用闲置房屋580m2,出租开办小型能源加工厂,辐射周边乡镇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能源需求,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带动20余户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万元。隆盛镇望龙村将原闲置小学校4间300m2,出租给业主兴办幼儿园,方便附近60余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幼儿园年收入超过1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万元。

蓬溪县、大英县、安居区资产盘活工作,分别被遂宁市两改办和省财政厅专报刊登,作为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市、全省推广。

截至2021年底,累计盘活镇村闲置房屋1832宗、完成总任务的100%,面积63.47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100%;盘活土地资源,累计整治撂荒地5.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