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失严重,小农经济下乡村产业起飞基础仍然薄弱

(一)要素流失严重,小农经济下乡村产业起飞基础仍然薄弱

1.遂宁是临近成渝两大超级城市的中部塌陷的农业大市。成渝两市的强大虹吸效应,导致遂宁市域农村要素流失严重。以人为例,全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20万人,约占村集体经济成员总数的44%。全市村集体经济成员数虽然平均有2468人,但常住人口只有910人,有65个村常住人口还不到200人。在家的留守儿童和老人21.4万人左右,村平均183人。遂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创业,造成农村懂经济的人极度缺乏,农村“没干事人,没人干事”的问题较为突出。

2.家庭承包经营仍是农业农村的经营发展主体。在农村税费改革及企业改制进程中,村积累的集体资产大多已经处置。两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定地定位,一户通常经营多个地块,多的达20余块,导致承包地碎片化成为土地流转经营的一大硬伤。而区位一般、资源匮乏的大多数农村大都出现“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现象,村级运转靠“补”、债务偿还靠“卖”、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问题突出。

3.市(县、区)财政困难。公共预算收入仅占支出的三成,乡村振兴的项目主要靠争取中省资金。大部分农村基本没有可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部分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盲目跟风上项目,因缺乏可行性而不得不草率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