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创新

(二)政策创新

1.加强规划引导。围绕推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主要内容,先后出台了《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南(试行)》《遂宁市新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方案》《遂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遂宁市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实施意见》《遂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要严格各项规划方案要求,特色发展、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2.强化财政支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深入推动财政支农资金“放管服”改革,充分赋予县级自主权,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强化产业基地建设。按规定制定全市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建立财政资金鼓励清单、允许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行集中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向主导产业“两集中”模式。健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按规定予以贴息。建立奖补机制,支持县(市、区)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10+3”主导产业培育。按照省统一部署,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中省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

3.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强农业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创新和扩大担保品种和范围,调整信贷结构,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保险要提高保险标准,增加保费补贴,提高保险额度,解决部分农户参保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落实用地用电政策。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设施用地、办公及仓储服务设施用地,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各项费用执行最低价。电力部门要保障正常生产用电,对种植、养殖、加工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三是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对新型主体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和疾病防治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专栏2-3 “一环两区六带多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环”即以173公里农环线为轴心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大环线;“两区”即以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区,以物流港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为核心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产品仓储物流聚集区;“六带”即优质粮油、现代畜禽、特色水果、绿色菌菜、道地药材、生态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带,多园即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目前船山区以唐家、桂花为核心,发展优质生猪36.59万头、特色柑橘产业基地2.2万亩,逐步形成以生猪、柑橘为主的发展格局。安居区以三家、大安为核心,发展优质稻产业基地20 万亩,逐步形成以大米为主的发展格局。

射洪以瞿河、沱牌为核心,发展白羽肉鸡1500万羽、优质柑橘产业基地2万亩,生态酒粮基地6万亩,逐步形成以白羽肉鸡、优质柑橘、生态酒粮为主的发展格局。

蓬溪县以天福、红江为核心,发展食用菌、蔬菜、柑橘等规模以上特色产业基地22万亩;以高升、任隆为核心,发展仙桃产业基地6万亩,逐步形成以优质食用菌、蔬菜、柑橘、仙桃为主的发展格局。

大英县以隆盛镇为核心,发展道地中药材基地1.2万亩,以蓬莱镇为核心,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以河边镇为核心发展地理保护产品白柠檬1.3万亩,以回马镇为核心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基地1.4万亩,逐步形成以道地中药材、优质柑橘、优质柠檬为主的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31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3个,省级示范社148个,合作社共经营土地28.02万亩,产值达17.32亿元。全市家庭农场7112家(进入家庭农场名录库管理),其中省级示范场144家,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28.5万亩,产值达27.2亿元。已培育引进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97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33个,共经营土地19.7万亩,龙头企业产值达75.73亿元。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02个,从业人员达5906人,服务对象达14.38万户,服务营业收入达506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