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乡村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拉动效益凸显。近年来,遂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脱贫攻坚、服务“三农”和满足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旅游已成为壮大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近5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平均增速约为17%、占全市总接待人次的27%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平均增速约为20%、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乡村旅游日人均消费在700元上下浮动。

2.聚焦规划编制,谋划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文化旅游“一核三区一环线”的文旅发展总体布局,编制完成《遂宁市173公里乡村旅游环线总体规划》,挖掘整合173公里农环线沿线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和农业农村等资源,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明确各县(市、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发展目标、项目重点等,为全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蓝图和落地指南。

3.强化政策支撑,持续激发乡村旅游发展动力。《遂宁市旅游品牌创建奖励办法(试行)》,对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及以上农家乐品牌进行奖励,同时对乡村旅游点的2A 级及以上旅游厕所、获奖旅游商品给予奖励。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高质量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出打造乡村旅游大环线,并要求优先保障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建设用地需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工作的通知》(遂农领办 〔2019〕11号),明确提出2019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重点支持农业新业态,支持打造农业主题公园、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支持休闲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

4.狠抓项目攻坚,乡村旅游供给不断丰富。按照“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七彩明珠提升、蓬溪仙桃产业基地、龙亭生态山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加快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同时,配合我市举办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全力推进全国休闲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安居区玉丰镇安居人家、高新区聚贤镇龙亭生态山庄、大英县隆盛镇赵坝村军辉农场等成功被命名为全国休闲标准化示范农庄。

5.推进品牌创建,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全力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建立首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共10个村或社区)名录;4个村入选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命名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英县卓筒井镇干屏村成功进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创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10个、休闲农业示范农庄11个、专业村5个,船山区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6.强化部门联动,不断夯实乡村基础设施。以173公里农环线为轴心,加快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大环线,并配套完善环线休憩设施、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打捆农、林、水、路等资金,加快乡村旅游的干线道路和景区骑行绿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国省旅游发展资金,重点加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停车场和生态提升工程。同时,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大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厕所建设。

7.加大节会宣传,促进乡村农民就业增收。各县(市、区)、园区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每年开展乡村旅游节、郁金香节、红提采摘节、桃花文化节、荷花文化节等20余个精彩纷呈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8.加强人才培训,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充实旅游智库,聘请16名国、省知名旅游专家对乡村旅游发展及旅游扶贫工作进行长期系统地指导。组织邀请省市专家对文旅企业、乡村旅游带头人进行乡村旅游培训,同时积极赴外地开展实地学习培训。建立全市乡村旅游文旅企业代表微信群,组织乡村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等开展线上交流、讨论和培训1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