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区韧性建设与治理

(一)强化社区韧性建设与治理

与传统社区相比,韧性社区具有鲁棒性、冗余性、谋略性和及时性等4R特质,在面对同样灾害的冲击和压力时往往会更少地遭受灾难影响,并能更快地从灾害中恢复。目前,“建设韧性城市”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社区韧性是韧性在城市内部空间最具实践意义的典型代表。随着韧性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于社区韧性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相应理论指导与相关政策支持。遂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既是社区韧性治理本土化的来源,也是讲好遂宁故事的重要内容。但就综合评估来看,也存在不少隐忧,如,一些社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防控风险力量存在一定不足,危机应对的智慧化、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部分社区“三驾马车”之间的运行机制仍未理顺,“五社联动”机制牵引不足,社区“平—战”转换机制不畅。在谋划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背景下,社区韧性治理要正视目前遂宁社会结构现代化的转型动力,不仅要遵从工业化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更要重视中国特色的行政主导作用,突出现代化与市场化的双重推动作用,这既是对平安遂宁的重大实践,也将进一步丰富遂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