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

(五)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遂潼一体化是川渝高层推动这一战略的抓手之一。遂宁市更将“加快与潼南共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三大定位之一。2020年3月,遂潼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随即签订《推动遂潼农业农村领域一体化发展协议》。2021年12月3日,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临时党委、筹委会挂牌成立。园区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其中遂宁约238平方公里,将构建“一心两带五组团”。

安居区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设立以磨溪镇为中心镇的遂潼三产融合创新片,划定中心村7个,与潼南区田家片区共建遂潼天然气产业园区,打造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前沿阵地;相互借助“遂宁鲜”“潼南绿”品牌营销优势,共同打造成渝“菜篮子”供应基地,整合巴蜀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涪江风情游”“魅力乡村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争取政策、企业财税等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

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有力推动下,遂潼一体化在毗邻村镇的进展喜人,成效显著。毗邻村镇打破行政壁垒,做实党建合作联盟、产业联合党委、联村党委。以“邻聚”党建为引擎,在促进地、人、资金三要素的双向流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在产业联选、联管、联营、抱团创新、开放市场等方面,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明显增进了毗邻村镇居民福祉。

当前,遂潼毗邻村镇一体化的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新模式,不应只局限于遂潼地区,而应对在川渝毗邻的四川17个县区与重庆13个县区打破基层行政壁垒、畅通毗邻村镇区县经济循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启迪与借鉴。必须指出,遂潼毗邻村镇的一体化发展尚需持续深化与广化。

建议遂宁市与潼南区联合制定把毗邻村镇一级的一体化发展做法推广到遂潼涪江段与琼江流域,进而形成川渝毗邻县(区)层面的一体化发展方案,为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一体化贡献遂潼智慧。县区层面的一体化方案,不仅是层次的提升,范围由边界村镇广化到县区腹地,更需把一体化领域由农业农村广化到更多的领域,尤其要以金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消费等领域的项目一体化,带动区县层面,甚至成渝双城经济圈层面的城乡经济循环新格局。

川渝高层促进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除了已在实施中的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平台、基础设施网联畅通、产业协同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无障碍区域内统一开放的市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七个方面外,还应指导支持毗邻地区携手共建发展战略对接型“社区”,即共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个“社区”可大可小,小到村镇,大到“一片、两点、一轴、两区”,大到“双城经济圈”。这个“社区”可实可虚,诸如“六网”,包括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这个“社区”可近可远,近至毗邻乡村,远至镇乡要道、区县腹地或双城。这个社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情,是共解问题、共化矛盾、共担风险、共迎挑战以及互利共赢的温馨家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城加速集中的虹吸效应强劲,以致出现“中部塌陷”的空间格局。支持强化双城向外辐射的“涓滴效应”,既是破解圈内发展不均衡的必需,也是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遂潼毗邻村镇社区一体化的做法,在高层引导下,借鉴国家“一带一路”思路,建设超距离的各类型战略对接型社区一体化应该是新时代的川渝新举措,也是遂潼毗邻村镇一体化发展的深化真谛。

参考文献:

[1]彭清华.激活四川省乡村治理“一池春水”——三台县、盐亭县“两项改革”调查[J].乡村振兴,2021(1):18-23.

[2]贺雪峰.治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温铁军.共同富裕的在地化经济基础与微观发展主体[J].乡村振兴,2021(9):18-20.

[4]唐斌尧,谭志福,胡振光.结构张力与权能重塑:乡村组织振兴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21(5):73-78.

[5]吴重庆,张慧鹏.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74-81.

[6]胡那苏图,崔月琴.组织化振兴: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路径分析——以内蒙古东部脱贫县A镇三村为例[J].理论月刊,2020(5):111-121.

[7]林星,王宏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内涵、困境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9(5):115-120.

[8]唐文金.成渝地区双重经济圈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9]王开泳,陈田,刘毅.“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J].地理研究,2019(2):195-206.

[10]董江爱,郝丽倩.新时代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困境及出路[J].社会主义研究,2021(2).

[11]叶裕民,戚斌,于立.基于土地管制视角的中国乡村内生性发展乏力问题分析:以英国为鉴[J].中国农村经济,2018(3).

[12][美]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M].方福全,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3][美]白苏珊.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M].郎友兴,方小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注释】

[1]四川省幅员面积48.6 万平方公里,其中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幅员面积分别为8.51、15.26、6.04万平方公里,三州幅员面积共占据全省幅员面积的61.54%。

[2]唐文金.成渝地区双重经济圈建设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3]王开泳,陈田,刘毅.“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J].地理研究,2019,8(2):195-206.

[4]董江爱,郝丽倩.新时代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困境及出路[J].社会主义研究,2021(2).

[5]叶裕民.乡村规划需要多元治理关系到中国治理现代化[EB/OL].2020-11-09.

[6]叶裕民,戚斌,于立.基于土地管制视角的中国乡村内生性发展乏力问题分析:以英国为鉴[J].中国农村经济,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