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动
社区韧性治理,坚持“平战结合”
社区韧性治理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依托科技支撑强调对周边环境的感知预警能力,有助于理解区分社区应急治理体系中适合保持稳定和随情景不断调整的功能要素,警示社区要储备“平战”时两种状态的应急资源。在此基础上,依托韧性社区建设,在常态与非常态风险的冲击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可实现“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当前,深圳福田区启动了“韧性健康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平台”项目,可为我们着力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一方面,我们拓展平时心理服务范畴,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层面,还要拓展至心理评测、心理状态判研、心理危机干预、转诊治疗等,通过多元化心理服务内容,提高心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重大事件心理疏导服务,在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中,社会容易出现普遍性心理焦虑,应在特殊时期,对社会公众开展普惠性心理辅导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