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位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针对改革“前半篇”文章镇、村新班子磨合期中的不适应、不协调、不顺畅的问题,遂宁进一步坚持闭环式决策程序,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创新基层治理,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等四大任务,乘势而进,顺势而为地扎实开展改革后续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细致周全安排部署工作。市委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列入“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搭建专班,建立“每月督导、季度调度、半年小结、年终评估”推进机制,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市委书记多次现场调度、专题研究“后半篇”文章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到各县(市、区)开展全覆盖调研,强调“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强化中省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在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聚集,促进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各级各部门深入一线专题调研130次,形成成果80个,为科学做好总体设计夯实基础。市级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现场推进会和培训会,加强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制发《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巡回督导清单》,对全市62个乡镇(街道)、77个村(社区)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巡回督导。
二是系统谋划、精心设计方案。制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及“1+26+1”工作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召开培训会议作专题解读,在10个镇(街)(每个县市区2个)、50个村开展综合改革和专项方案试点,细化为150项具体任务,以项目化方式落实方案,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在结合本地实际,对标省上24个专项方案,市级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作为自选动作。各县(市、区)的总方案既注重与省、市总方案的有效衔接,又结合实际开展探索创新。如,船山区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惠民惠农政策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安居区的《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射洪市的《完善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蓬溪县的《村(社区)干部监督管理体系》;大英县的《提升农村特色产业车间就业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引领,稳步铺开工作。确定安居区、射洪市为县域试点,船山区龙凤镇等10个乡镇(街道)为综合改革试点乡镇(街道),大英县土门垭村等50个村为专项工作改革试点村,并确定4个乡镇、25个村(社区)为直联观测点,通过三个层次的试点示范,创新政策、整合资源、破解难题、增进福祉,推动“后半篇”文章加快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