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汉

刘星汉

1927年出生,河南遂平人。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曾在上海和华东局文教机关工作五年。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到复旦大学任教。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担任政治课教师,讲授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和外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1964年,复旦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国际政治系,负责筹建国际关系新学科,先后开设国际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等课程。先后担任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和系主任,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的历史、现状和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涉及美苏关系、中美关系、国际人权保障和国际关系理论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曾参与《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的编写翻译工作,参加全国五所院校编写的《战后国际关系史》和《资料汇编》。其中,《战后国际关系史》一书曾获北京市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1980年,受外交部委托负责撰写《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研究报告》。1984年,受国家教委委托,负责撰写《高校国际问题研究咨询报告》。《关于国际人权保障问题》一文曾获上海市高校文科优秀论文奖和上海社联特等成果奖。2012年6月18日因病逝世。

访谈人:马俊 再努热·吐尔逊

访谈时间:2010年4月、6月、12月

访谈地点:复旦大学第八宿舍老干部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