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太极、摄影、绘画

京剧、太极、摄影、绘画

唱京戏的地方叫票房,你看,这是我自己唱的,做的光碟,每次在票房唱的,录音下来转刻成盘,这是到店里去做的,以后复刻就自己做,将碟片和打印的唱词装入买来的空盒里,封面选用我和爱好京剧的两位学生演出后留影的剧照。我已做了四盘,共近五十段唱腔。

我从中学的时候开始喜欢京剧的,因为我哥哥是票友,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他有时在庭院里面就随便教我两句。后来我就离家出来了,自己学唱京剧难度不小,但只要多听名家录音、看录像,边听边看边模仿也不难。在下农村和农民联欢时,在打谷场上我就唱“智取威虎山”,我很喜欢此剧的唱腔,现在每周去本院票房一次。

我练太极拳已有45年,杨氏太极拳最老的发明人是杨露禅,以后传给杨健侯、杨澄甫,陈微明是杨澄甫的学生,我的太极老师是王文成,他是陈微明举办的太极拳致柔社学员,所以我还是非常荣幸的。我1960年的时候在中山公园找到王老师,他应该是杨氏太极第五代传人,他教学热心,收了很多学生。可是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跑了,因为许多人因身体不好想用太极拳治病,病好后就不再继续。我是专心想学,而且很肯钻研,又是学医的,领悟较快。一共两个月时间,我就把八十八式全都学会了,所以王老师最喜欢我。以后每个礼拜再去一次,另教我定步、活步、推手,我都会了。当时我在上医上班,每天早上六点钟要到中山公园去,八点钟要赶回上医大,不能迟到。所以学这个也得有点吃苦精神。太极拳是我国国粹,是高深的东西,学习以后一生受益。就比如说唱京戏要用气,把气拉得很长很长,我别的比不上人家,但是我气运得好就占了便宜。

喜欢摄影的郁庆福教授

摄影我也是从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的。有人送给我一个方盒子的120照相机,我喜欢得不得了,就到我念中学的月湖去拍照片,这是我拍的第一张黑白风景照片。后来就没有什么太多时间搞了嘛,等我退休了,我们有了一个枫林摄影沙龙,组织到现在已经六年了。我现在开始学习摄影的理论,分专题进行摄影。我拍过风景、烟火、动物、人像、上海的建筑和夜景。现在春天嘛,我就拍花,各种花展我都去,牡丹啊什么的。但是有些花我不认识是什么品种,所以昨天就又到植物园去了一趟,找了园艺师,最后才把花名定下来,为此我还请教过植物分类的教授。摄影有很多好处,可以调节身心健康,摄影也是一项娱乐。有些娱乐如打扑克牌,至少需要两个人;有些人喜欢打麻将,需要四个人;要跳交际舞的话,必须得有舞伴。可是摄影跟这些不同,哪怕你腰不好、腿不好,你也可以在家拍电视照。电视照很有意思,电视演员演的表情是最好的,电视的构图是专业摄影师的杰作,所以翻拍下来非常好看,能够给老年人增加不少的快乐。另外,年纪大了以后,你拿这个杯子手都会发抖的,但是我现在手基本上是不抖的,因为我手老拿相机,天天练习,手就不抖了。这个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因为手脚震颤症——帕金森症,毛病出在大脑皮质下的调控,如果说我人为地去加以训练,迫使它调节过来,控制手的肌肉,这有可能成功的,至少在我身上有体会。

画画也是我自己慢慢自学起来的。原来是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美术课,每个礼拜一次,有个老师教我们国画。他教我们的时间太少,一共只有两节课,但有启蒙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教师不上课,要到农村劳动、锻炼,在墙上画宣传画,就由我画,基本就这点基础。到出国访问的时候,我看国外的油画,就感觉到他们画得真好,我特别喜欢,我看了很多画展。但是,国外学画费用很高,一小时要八十几个美金,于是我就去图书馆翻那些名画家的专辑,彩色印得很漂亮,上面有讲解绘画的方法,于是我就照着模仿,学着学着就有兴趣了。开始的时候我喜欢风景画,后来有一天我试着为一个小外甥作画,就觉得画人物也很有意思。我的这些画有些是自己创作的,有些模仿一些名画家的画。有洛可可、巴洛克等各个画派的不同风格的模仿作品。这些东西就是靠自己动脑筋,自己观察,刻苦练习,就这样自学。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爱好确实很广。“文化大革命”当中,学校来了工宣队,派我和同事们组成一支小分队到聋哑工厂去治聋哑人,可能因为有一次我给一个女工宣队员治过痛经,效果很好。所以他们知道我会针灸。以后校部要求我筹建一个新医疗法教研室,我一个人力量单薄,又非科班出身,就把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请来组成教学班子,编教材,上课。实习基地就是各个附属医院。我设计定做了一个大耳朵模型,上面标上耳针穴位,中山、华山各放一个供教学示范用。这些是退休前的事,退休后反而没时间搞了。

人做事情就是心情要愉快,做的时候要动脑子,不怕吃苦。但坚持下来还是要靠毅力,这个办法,不管搞什么都行,不是说搞得很出色,但是一般还是可以的。对一些业余爱好,主要是自己欣赏欣赏,提高修养。不一定要求别人赞扬你或者争什么奖,这样心平气和。学问都是相通的,学了这样,学那样也容易了。譬如上面提到的太极拳的练气方法可用于唱京戏;同理,绘画的构图、用光、色彩可对用于摄影,甚至还可以在专业上派上用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