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的地方性

霍乱的地方性

到社会上去,我们常常是边参加实际工作边做科研,很难分开。当时血吸虫病流行,特别在青浦农村是最厉害的。我们学校去的人是成千的,老师、同学都轮流去,不要说夏天一个月里学生放假去,教师一年都蹲在那里,轮流下去,查疫情、查螺情,坚持搞这个工作。所以青浦消灭血吸虫病我们学校是有功劳的。这样的工作不止一年,好几年啊。

第二种是去市、区卫生防疫站(现在叫CDC)蹲点,一蹲一年,一是帮助他们提高水平,自己也在其中学到实际工作能力,一是带学生下去实习。方法之一是做科研,防疫站医生和学生一起参加,有时讲一些课,也参加疫情案例调查,所以区里的情况我很熟悉。

还有一种就是在特殊的需要下,比方说水灾来的时候救灾去。那年去江西救灾,指定两个队长,一个是儿科医院的医生,一个是我,我预防,他治疗。两个队长带着十几个各医院抽的人组成的队伍,到那里去,没地方住,就在古戏台楼上,一条席子铺在地上,有点跟要饭的一样。白天要跑几十里路,送药到那里去。有病人需要的话,不管你会看不会看,都要去,因为你的医疗知识总比老百姓多一点吧。我在灾区调查了水灾时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规律。还有一种是突发性疾病,相当于现在禽流感、猪流感什么的。那时候世界霍乱大流行,中国也不例外,农村腹泻的人成百上千。这种情况下我和CDC一位医师带领一支十个人的小分队到那里去,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整整搞了两年多,长年累月在那里,甚至礼拜天都不回来。我两个小孩放在衡山路幼儿园里,礼拜天也交给阿姨管。大家都没有怨言,心甘情愿的,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这里我就展开这方面话题谈谈。

这个霍乱很奇怪的,在某些郊县很厉害,某些郊县就没有,或者很少。主要在沿海城市及沿海郊县,真正的海上又没有,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每年夏天都会流行。我的老师苏德隆[1]提出了一个观念,就叫做“endemic”(地方性),就是说这个病由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支持着它,所以能够长期在一个地方钉着不走,今年来明年还来。冬天没有了夏天还有。他提出的“地方性”这一概念当时国外已经有了,但中国还没有人说过。具体的研究统计和调查实验数据要我们自己去做。我们发现了新情况:凡是流行的地方,都是盐碱地。盐碱地就是说这个土地盐分、碱性很高。一共八个元素:钙、镁、铝、锰、硫酸根、碳酸根等,这八个元素构成盐碱地。小分队在同一天内采集海边、中间地带和内陆河地面水样作八个元素的分析,并结合病例分布状况,分析下来有明显的区别,盐碱地这八个元素含量非常高,而内陆则很低,发病的病人也呈现同样的规律,越是靠近盐碱地病例越多,越是靠近内陆越少,甚至于没有,呈统计上的相关。我把数据拿给导师看,他很满意,因为这个东西证实了他的观点。但是相关不等于就是原因啊,这话对吧?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很大的文章要做,所以接下来就要穷追到底。

既然每年夏天发生流行,那么冬天霍乱细菌藏在哪里?在人体内(个别的胆道带菌者)还是在外界环境的水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后者,我出了个题目:研究菌在河水中的立体分布,以寻求可能的窝藏场所。

当然这个也很困难,水怎么采啊?河底下水采上来,河表水也混到一起去啦,后来我想出一个土办法,拿一个瓶子,瓶子盖子绑着一条绳子引到岸上,用竹竿将瓶捅下去,绳子一拉盖子打开,水咕噜咕噜进来啦,“噗”,再盖上,吊上来,不就行了吗?这样的水就基本上可以代表底层的水了,用这样的方法,每天采样检验,得出个结论是:夏天所有的点都是阳性的,阳性率高低几乎相同,没一个点是阴性的,这个细菌可不少啦,并且菌在水中分布均匀。到天气冷的时候,只有一个点阳性,这个点固定在九号点,其他点都是阴性。这个点肯定有文章。是潜在的,长期保存的地方。所以到明年春天的时候,再去查,所有的点又变成阳性的,到冬天又呈阴性,所以这个实验要做两年。确定了这个点肯定有它特殊的条件,使得这个细菌不会死亡,而是长期地生活下去,即使在零度河水结冰的情况下,它居然还活着。这里又有一大套文章呢,就是要深入研究霍乱细菌和河水之间的生态学关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整个问题就活了,既然抓住了,就一定要把它搞个水落石出。

于是我就找到复旦大学植物学教研组和动物学教研组的两位教授——洪黎民教授和周天伦教授,两位都是老教授,他们亲自来帮助作这个研究。从水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一群周丛生物,不是光植物,也不是光动物,有很小的纤毛虫、藻类啊等,它们存在的地方,叫“micro-habitat”(微小生境),在这个点的环境是很适合它生存的,而别的地方是没有的。以后又做了很多实验,如把周丛生物从现场捞出来放在实验室内,看是不是可以养活霍乱细菌,结果完全符合。

为了再次证实,又做了一个大型现场试验,目的为肯定此菌可在盐碱地区水中越冬。我们先请示领导经同意后,把一条阳性的河浜用铁丝网什么的封闭起来,老百姓不准靠近,专门做实验用,周围要坚壁清野,不种粪便施肥的作物,搬走粪缸,就是说周围所有的粪便来源全部切断,不准粪便进来,如果有粪便进来的话,那么有可能本来阴性变阳性了。没有外来污染情况下,看这条河里的细菌能活多久。要证明此菌能否在水中越冬,关键问题要改进检验方法。过去用瓶水法,但瓶水法水多菌少,当菌量少的时候,就检不出来了。为此,我想了一个浓缩菌的方法,用纱布折叠成块,悬挂在河中,利用水的流动,使水中菌滞留在纱布块内,纱布块内细菌越积越多,第二天取样就只回收那个纱布块,果然明显提高了检出的阳性率。并且,这样的采样方法大大减轻了采样人的负担,原来去采样,一个人要背几十斤,现在只有几斤重。我们一年、两年一直在观察,夏秋天的时候,阳性非常高,秋冬天就下去了,但是仍有活着的,明年又是这样,周而复始,这就证明了“地方性”和越冬现象。就是说这个细菌跟其他的不一样,可以长期在当地生存下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地人今年流行过,明年又流行了,这个病本身没有持久免疫力,不像流感。所以今年得了,明年还可以得。从一个点上细菌大量地繁殖,那么加上当时卫生环境还没有现在这样好,很多人吃河浜的水或者吃生的水,或者出去劳动带的水吃完了,没办法,喝沟里的水,那就得病了呀。所以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产生每年流行的高峰。它的本质是一个地理的因素。

有了这些结论后,预防就有依据了。根治措施是结合农田水系改良盐碱地,淡化水质,普及农村自来水网,这些办法现在都已做到了。这样大规模综合性研究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CDC和兄弟院校大协作,所以是大家努力的结果。霍乱细菌在自然水体中能够越冬和流行呈地方性,这两个问题在国外还未见这样深入的研究报道,我到美国CDC访问时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