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中学
再:刘老师,您的童年生活在哪里度过的?
刘:在河南遂平,就是现在的驻马店市遂平县城。我在本县一直读到初中,到高中才离开家乡。解放前叫河南省立第二高中,又叫安阳高中。我在那里毕业。实际上,我在安阳只待了一个学期。因为我考高中的时候安阳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
马:老师,那是哪一年?
刘:(回想一阵)考入安阳高中是1943年,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我考试的时候,迁到河南郏县,“郏”这个字你们会写吗?(刘老师在纸上写“郏”字)
考上以后,在郏县读了一个学期。抗日战争初期,整个河南,日本人只占领了黄河以北,黄河以南还有一段没占。到1943年、1944年,日本军队打通平汉线,就把整个河南都占领了,学校被迫搬走。我们第一站搬到内乡,河南西部靠近陕西地区,大概四五月份,内乡也被占领了;我们又从内乡翻越秦岭,过了秦岭就到西安。我们徒步,每个人背着棉被、几本书,每天跑,当时叫流亡学生。我们跑了两周到西安,后来河南很多省立的学校都搬到西安西边有个叫岐山县的地方。中国的周朝就出于岐,这个地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我们在那里度过一个学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我们年底搬回河南安阳。我在安阳高中读了三年,实际上只在安阳这个地方待了一个学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
三年级一结束,我们就有一批同学大家合伙来到上海,就住在交大老校园,校园的教室上面有阁楼,阁楼是钟楼,里面没人。我们十几个同学每人买了一条席子,从6月底一直住到10月1号,复旦开学。那个时候高考,每个学校自己招生,不是现在统一招生,全国最有名的大学都要在上海招,北大、清华、浙江大学都在上海招,除了南京不在上海招。一个暑假可以考好多学校,我也考了很多学校。因为我中学只喜欢文科,理科我不行,考数学不是零分就是几分(哈哈笑起来)。我考上了复旦社会学系,现在还有社会学系。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我时常接触报纸杂志,东看西看,喜欢看,懂得一点所谓的社会发展规律,认为中国一定会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我当时很幼稚,以为大学的社会学系就是研究社会主义的(笑)。我在交大住了三个多月,那一年,复旦刚刚从重庆迁回上海,还是两个学校合并,敌伪时期上海还有个复旦。复旦原来是私立大学,在上海一直是私立大学,搬到重庆以后才改为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