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念最好的学校”

“要念最好的学校”

我们兄妹的成长跟学校也是分不开的,高中我进的就是上海中学,上海中学是最好的学校。我爸爸说你们都要念最好的学校,我们十个兄弟姐妹中,在上海中学念书的,毕业的——因为有的没有毕业就出去了,就有七个。我大哥从上海中学毕业以后,考大学就考到云南去了,去了以后没多久那里就有出国考试,他那时候第一个考取了到美国去留学,而且是国家派出去的。我二哥参加革命是在刚刚进了大学没多久,一年多一点的时候,就到解放区去了,也不跟家里讲,偷偷地就走掉了,走了以后也不跟我们联系,我们后来才知道他到解放区去了。

那时候小学、中学都不要学费的,但是你总归要用功读的,否则就跟不上,那个时候很严格的,跟不上留级一次可以,留级第二次就被开除了,我们没有连续留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爸爸妈妈都是叫我们念最好的学校,所以我念的学校是最好的。你比如说我的小学,那时候我念的是阜春小学[5],是一个很有名的,它现在也还在,但是名字改了,是陕西南路的一个学校。我是上学上得比较早的,比我兄弟姐妹都早,因为我姐姐考取了,那我也就提前一年去了,所以我那时候实足只有五岁,虚岁六岁,就进入小学念书了。那念书总归踏踏实实的,学校也很严格,我们兄弟姐妹学习都很好的。1942年我就进了初中,初中是1942到1945年,我是1931年出生的。那时候初中还没有特别好的学校,我就进了启秀女中[6]。这个女中,英文比较好,能够考上也是在英文方面比较好的。

这时也正是抗战的时候,你晓得抗战前我爸爸原本有工作,一抗战他就没有工作了,四年没有工作[7]。你想我们那么多人,那时候我爸爸还有一点结余的东西,幸亏还有一点,后来就不够用了,就向亲戚朋友借钱。先是向我爸爸的表兄表妹、堂兄堂妹借,后来就不肯借了,就说没有钱了。那怎么办呢?那时候我妈妈的一个表兄主动提出来借给我们,他说不要紧,你看你们的儿子女儿功课都非常好,你还不出来,让你儿子女儿还好了,就这样又借了钱给我们。所以我们那时候念书都是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像我一开始就申请的申报馆和新闻报馆的助学金,钱很少的,以后就又申请奖学金。

我是申请到了叔苹奖学金[8]。这个奖学金很了不起,它的要求很高,第一要求你在学校的总平均成绩要高于85分,不到这个分数,就不会给你;第二个条件就是你的家庭的确很困难,没有办法供给你学习。那么这样我就去考了,后来就获得了叔苹奖学金第十期,因为它是半年一期,现在还有啊,已经办了三十几期了吧,现在我们学校还有人是这个叔苹奖学金获得者。本来这个奖金只针对高中和初中学生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任何一个得奖的同学,如果考取了重点大学,就继续给你钱,大学的学费、书费都给你的,所以顾先生这个奖学金了不起。

我和我妹妹就都申报了,于是有人来调查,来看家里是不是真的困难。他要问你到底是怎么生活的,还要看你的成绩单,还要到学校里面去查。我呢,就是1944年第十期得了这个奖学金。

1945年我考上了上海中学[9],上海中学那时还在卢湾区,并不在现在的徐汇区。上海中学本来是江苏省立,属于国家的。后来搬去了复兴路,地方是很小的。当时的上海中学是属于中学里最好的学校,因为我的父亲对我们有要求,一定要念好学校。我们十个兄弟姐妹有七个都是上海中学毕业的。我的大哥、二哥、三哥、姐姐和我都是上海中学的。我们到了年龄的兄弟姐妹基本都去了上海中学,我们很认可上中的老师,老师教得也很认真。现在的上海中学也是了不起的,但是没有以前好,我们那时候大家都认可上海中学是最好的学校。

我在上海中学念书的时候,学生运动倒不是很频繁,但是我的二哥参与得很多。他的整个学习生涯也就是到上海中学的高一或者高二,主要就是搞学生运动,后来他就偷偷地离开家里去了解放区——苏北,而且当时去的人相当多。在离开家里之前,二哥和他的同学在家里聚会。那个时候我们家里人很多,只有两间房间,而且房间都很小。一楼一间,二楼一间,还有一个亭子间,亭子间也是住人的。我的二哥就在一楼聚会,我们起先都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同学很多,他的同学都来家里看他。我们也不了解二哥是不是去上课,只知道他们在家里聚会。我们家里有个钢琴,我的姑妈(曹安和)[10]是一个古典音乐家,她是搞琵琶艺术的,以前是北京民族音乐研究所的所长。我的姑妈原来是学音乐的,她有一个钢琴,她以前会教我和姐姐弹钢琴。她离开家里后,她的钢琴就放在家里,又由她的学生来教我们弹钢琴。我的二哥有时也会在钢琴上弹曲子,起先我们觉得奇怪,二哥怎么也弹钢琴了,平时叫他学的时候他也不肯学,怎么有时候自己会随便弹呢?后来他和我说:“你知道吗,我的同学来家里不是来看我,而是来开会。我们在这里讨论,又怕暴露,所以大家讲好某天下午在我家聚会,暗号就是钢琴声。我的歌弹出去后,大家就都会过来了。”当时有些人听到钢琴声会到我家的后门来敲门,甚至有些同学之间会互相通知,纷纷到我家来开会。如果在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没有琴声,说明这个聚会点已经暴露了。二哥的事情我们之前都不知道,也是他回家之后告诉我们的。二哥很早就离开家里,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过了很久很久,有一个人来我们家,只告诉我们二哥过得很好,并不说他在哪里、在干什么,我们心里也都知道一些,并不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