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有今天,跟家庭是分不开的”

“我能够有今天,跟家庭是分不开的”

我的家里[1]人口就非常多,因为我爸爸妈妈生了十一个孩子,活了十个,那个时候,因为不懂得避孕,所以大家都是生很多的。有的人家生多了以后呢,会有不少夭折了。我们呢,我妈妈都是自己来抚养的,所以,生了十一个,活了十个。你想我们兄弟姐妹十个,那就不得了了。所以,我从小都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生活的,因为我们家只有我爸爸一个人工作,而且我爸爸那时候不仅仅是抚养我们,还有我的祖父、祖母,都是他在养,再加上我爸爸的妹妹,也就是我姑姑,他最多的时候要养十五个人。所以我是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长大的。那时候我们家很小的,那么多的人,我们怎么睡呢?一张大床就横过来睡,睡四个人,还有就是打地铺,就是地板上放了被褥大家就可以睡了。

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有好处的,那就是我们大家都是会做一点事情的,所以从来没有说去请个阿姨来,而且生的孩子,我妈妈不请一个奶妈,都是自己喂养大的。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现在十个兄弟姐妹,都在啊,这是了不起的。不过就是在四五年以前,我大哥去世了,所以现在十个剩九个,那也了不起了。大哥也是最近几年才去世的,年纪也很大的呢。

为什么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很艰苦又都活过来了呢?我觉得这个跟吃妈妈的奶有关系的,那么还有就是我爸爸妈妈给我们的教育,都是讲我们一定要自己努力,不能因为艰苦就不做了。那个时候我们生活稍微有一点好转就高兴得不得了,大家都是在高高兴兴的情况下成长的,而且我们父母的教育是要我们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前进。我们兄弟姐妹中没有哪一个特别受父母的宠爱的,都一样,而且要求大的要关心小的,哥哥要关心弟弟妹妹,小的要尊重大的,大家从小就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所以我们家里没有什么吵架的,大家都是和和爱爱的,我觉得这个对我们的教育很重要,而且也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面大家共同成长。还有就是我爸爸教育我们好好念书,每一个以后都要上大学,结果我们真的全部都是大学毕业的,这是很困难的,当然那时候念书没有现在这么贵了,不像现在。

我父亲是上海交大毕业的,交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有一个百岁校友,就是我爸爸,我爸爸活到一百零三岁的[2]。交大离我们家比较近的,他是土木工程师,交大毕业的土木工程师。因为他百年寿辰,交大也是百年,还专门为他出了一本书[3]。上海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房子,就是我爸爸设计的。

爸爸毕业后在亚细亚火油公司工作,所以工资是比较高的。但是他并不是本来就在上海的,我们都是出生在汉口的,公司到哪里我们就要搬到哪里。当然我们最艰苦的时候是1941年到1945年,因为抗战,爸爸工作的公司就停办了。当时我书念到五年级,我爸爸没有工作,你想我们怎么办,幸亏有亲戚借给我们。所以我们从小就很艰苦,这个对我们是比较有帮助的,就是晓得什么事情都要我们自己好好干、踏踏实实地干,因为不能不做,再不做那就更艰苦了,所以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

我是家里十一个孩子里面的老六。我最大的姐姐,刚生下来没多久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有天花,她跟我的三哥两个人都感染了天花,她那时才一岁不到,后来就夭折了,我的三哥活下来了,现在脸上也还是有一点天花的斑啊。我三哥也了不起啊,他是建筑师,也是土木工程系的,他继承了我爸爸的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他还在找工作,工作也没有,他就去给人家造房子的设计图样。那时我们住的那个地区要搞地下通道,也是我爸爸在那里搞的,后来就做成功了,这样即使日本侵略者来,我们也可以躲起来,但是做这个我爸爸就不收钱了,他说我们住在这里,还收什么钱呢?我爸爸虽然收入很少,再靠亲戚借一些,以后就都还上了。

另外我爸爸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念好书,这一点对我们的影响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大家在班级里面都是前几名的,因为你要得奖学金、助学金啊,所以我们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爸爸妈妈教育我们扎扎实实地学习,我们都考取了重点的大学。

我觉得我爸爸妈妈了不起的地方是,我们兄妹们生了孩子,父母让我们都送回来,现在上海就我一个人,在大概十年以前,上海就两个人,别的都在外地,北京的、苏州的、南京的、无锡的,好几个地方。我们兄弟姐妹分散在全国各地,一有了孩子,大家都往家里送,我们这一辈就我和我妹妹在上海,小孩子加起来最多时有十几个了。我们总是称爸爸是第一代,我们是第二代,我们的儿子、女儿就是第三代,我们十个人大概有二十一二个后代。第三代因为都在家里由我爸爸妈妈照顾长大,现在第三代也比较懂得艰苦朴素了。所以像我的儿子、女儿他们现在都在美国,但是凡事都是自己动手的,因为他们从小就看着爷爷、阿婆是这样的,而且我女儿烧饭烧得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我妈妈烧得非常好。其实我妈妈家里条件是很好的,我妈妈是独养女儿,我妈妈的爸爸可了不起,他是江苏省里面的一个头呀。我妈妈是常州人,那个时候独养女儿在家里就是跟着学怎么样把家里管好,所以她从小就是学着怎样把家里管好,那时候十几个人的饭菜都是我妈妈弄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提出来,兄弟姐妹都要出一个人,帮妈妈拣菜、买菜,这样谁参与了,谁在这方面就能干了。我是没有时间的,但是我总不见得就不出人吧,那我就出我的女儿,我说你去帮着阿婆,所以我女儿就很会烧饭啊。她现在到了美国,就很出名的,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就说赶快到她家来,她烧的饭菜特别好,就是很中国味的,从小培养了就是忘不了的。所以我们家里就是这样的,爸爸总会教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要尊重大的,所以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打架的。人家都说你们那么多小孩,怎么那么安静啊,这就是跟整个的教育有关系,我觉得我能够有今天跟家庭是分不开的。

我结婚比较晚,是到苏联后结的。我一直在工作,后来留苏,就和我的丈夫[4]在一起了。那时候我们都是党员,在苏联我们党的生活还是有的,那个时候我在列宁格勒,是列宁格勒党总支的,他也是党总支的,党总支里面有七八个人吧,就是因为经常在一起开会,我们就有了感情了,这样我们才结婚的。我是28岁结婚的,大约1959—1960年吧,也没怎么办仪式,办了手续反正就在一起了。1960年底,我就怀孕了,后来生了我的女儿。这个时候我已经回国了,但是他还在那边,他是科学院派出去的,出去得也晚。1960年底我女儿出生了,我的小孩都是我妈妈帮助带的,我爸爸妈妈不单单管我们,我们的下一代都是他们管的。所以我能够有今天是跟家庭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