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公费资助只好改读法律
马:刘老师,您能跟我们讲讲入学的情况吗?
刘:我当时考的不是复旦的法律系,而是社会学系。我在中学的时候,看过《社会发展史》,那时候中学生能看到《社会发展史》还不容易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以为大学的社会学系就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我考上后,到教务处去报到,报到以后要口试,是系主任口试。1946年我进校时,全校大概一共也就两千名学生,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我们这个系属于法学院。
社会学系系主任是宁波人,一口宁波话。我一口河南土腔,我听不懂他的话,他也听不懂我的话,我请他把题目写出来。他说:“你认为,我们抗日胜利后,中国要建设国家,在外交上,靠美国还是靠苏联来实现我们的现代化?”我一听政治性蛮强的,就说:中国长期是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胜利了,实在是来之不易,应该靠我们自己建设我们国家,既不要靠美国,也不要靠苏联,我们靠自己来搞现代化。我就讲了这一点,结果我口试不及格。我考上复旦,学校却不要我了。幸好我有个哥哥在清华做教师,他就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名教授写了一封信来说情,系主任才把我收下。
刘星汉的学籍表
当时我老家河南就快解放了,家里根本供给不了我到上海来读书的费用。那时国民党在大学设立公费,分为全公费、半公费。全公费就是吃饭不要钱,管你吃饭,这不是每个人都有,少数一部分人才有,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享有吧。我就到系主任那里申请公费,但是他只给我个半公费。什么叫半公费?半公费就是你吃饭要出一半钱。可是给我半公费,我是没有办法读大学的。当时复旦有两个专业是全公费,一个是教育系——因为抗日胜利后,缺中学老师,复旦的教育系专门培养中学师资;再一个是法律系司法组——因为抗日胜利后,缺法官,因此法律系设司法组培养法官。这两个专业可以享受全公费。我这个人并不想当法官。那时候转系由校长负责,当时校长是章益,转系是通过他的。章益就是教育系的,在美国学教育的。我打报告申请转教育系,将来当个老师。章益接待我说,教育系人已经满了,大家都想吃公费,你到法律系司法组可以吗?我说:可以,只要有饭吃,我就可以读大学。所以后来就转到法律系司法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