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中与大学都是靠自学

考高中与大学都是靠自学

王:刘老师您好,可否请您先和我们谈谈您的学习经历?

刘:我小时候,在我们乡下小学入学的大都是农民的孩子,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但是不多。我当时读书较好,特长是数学,别人考几十分,我考120分,好几次都是全校第一名。小学数学就是算术,其中最难的好像就是应用题,但我对这样的题目很有兴趣。我的语文成绩较差,字也写得一塌糊涂,当时也没想到以后会搞文科,以为肯定是搞理科。那时候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初小就是一到四年级,高小就是五、六年级。农村孩子能够读高小的很少,读完高小就算是知识分子了。我小学读了六年半,原因是腿烫伤,耽误了一个学期,但那个时候小学和中学,春、秋季都招生,秋季耽误了也无所谓,可以从春季开始再读。

我读完高小有机会考上了育才中学,这所中学对学生的功课抓得特别紧,校长龚心印先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他受日本武士道影响,很能吃苦耐劳,对学生也这样要求。他每天很早就起来,拿上两把剑,把学生都赶去爬山,他在后面拿剑跟着,女同学爬得少一点,半个钟头就下来了,我们男生是非要爬上山顶不可。这似乎有点残酷,但对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很有帮助,我也由此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我后来不爬山了,也会从事其他运动,例如跑步,我现在身体较好,跟那时的锻炼有关。初中我一共只上了三个学期,两个学期在育才中学,另一个学期在益阳县城的资江商业学校附设的初中部。读了三个学期以后,家里没钱了,我就失学在家待了一个学期,跟着一位老先生读《古文观止》,等于和读私塾一样,但我还是很想继续读中学,于是除了读《古文观止》,我大部分时间自学初中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数理化。数学我不存在什么困难,物理、化学要差一点,但大体上自学完了,这样我就想着跳级去考高中。

家里当时说只要我能考上高中,再怎么借钱也要供我读,而我也居然考上了,就是益阳县和资江流域上游的另外四个县联合办的中学,五个县合办的中学,就叫五福中学。这是1949年上半年的事,因为跳级较多,我在学校里也不是特别突出,但也不是很差,都能跟得上。

我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湖南解放了,解放之后的路怎么走,就感到很为难。解放初期的社会秩序还不太稳定,学校怎么办下去也没有个说法,我去见我们校长,校长说学校总归要办下去的,但后来很多同学都不去上学了。那时候有几个出路,一个出路就是革命大学即干部学校,培训完后就做地方干部,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做公务员,但当时没有公务员的概念;另一个出路是进军政大学,就是参军。无论是做地方干部还是参军,都意味着以后难以再升学了,但我还是想升学,于是进了县人民政府举办的小学教师培训班,由所在区政府分配去做了小学教师,当时我才15岁。

就这样做了一年小学教师,可这不是我的目标,我还是想继续读书。但是如果再读高中,家里没有钱供我,而那时候读大学免费,吃饭什么的都是国家管,零花钱也可以申请,于是我就想跳级考大学。在1949年至1950年的那一年中,我突击自学高中的主要课程,认真准备考大学。当时我们那个地方很多人高中毕业,但没有人敢去考大学,都说你敢去考吗?我孤注一掷,如果考不上,就继续当小学教师,但后来我报考的三所学校都考上了。当时湖南的学校是单独考试的,武汉的学校也是单独考试的,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学校是联合统招。这样我就可以考三次,三次都考上了,当时人家都不太相信。

就这样我同时考上了湖南大学、中华大学(现在的华中师大)和燕京大学。但是到底到哪里去呢,这个就要受家庭左右了,我家里的意思就是别走远了,就在长沙读吧,我哥哥他们也经常到长沙去的,因此我就去了湖南大学经济系。我为什么读经济系呢?这个与我原来的专长根本不一致,也不是因为考不上其他专业。那个时候很幼稚,我高中只读了一个学期,大学什么样子,根本不知道。那个时候马上就要全国解放了,就是要搞经济建设的时期了,毛主席这么讲过,刘少奇也这么讲过,抱着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目的我就报了经济系。但当时的经济学科不像现在这么热,我们湖南大学经济系不在财经学院而在法学院。当时大学包括了文、法、商、理、工、农、医等学院,我们这个经济系是学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的理论经济,而不是应用经济像会计学、统计学等。政治经济学理论性比较强,我还比较适应。但中间有个插曲,我在经济系读了一年后,即1951年夏,我就想离开经济系,读我较有兴趣的理工科,但没有办法。因为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你说不读这个大学了,不可以,你也不可以再考其他大学了。当时就是这样的政策,你进了某所大学某个系,就必须继续在那里读,不能转学和转系。1951年夏天,我曾请区人民政府给我开一张同等学力证明书,准备私自报考其他大学。那个时候挺为难的,因为大部分大学已经招完学生了,只有东北地区还有几所大学准备在武汉补招学生,一个是东北兵工学校,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造武器的;还有一个是大连海洋学院。他们同意我去报考,但等我办好必要的手续从长沙赶到武汉时已过了他们的补招期,还是没有考成。后来还是安下心来了,继续读经济。我对部门经济一直没有多大兴趣,但对于经济理论有些兴趣,因为经济理论思辨性强,和哲学理论相近,而我喜欢较有思辨性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