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的我们:聚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2014~2019)》简介
《媒体中的我们:聚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2014~2019)》这本书是由.顾晓英主编创作的,《媒体中的我们:聚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2014~2019)》共有430章节
1
创新思政教学 彰显上大特质(代序)
《媒体中的我们——聚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2014—2019)》是一部反映上海大学从“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到课程思政领航校建设的媒体报道资料汇编。 早有这个想法,能...
2
编辑说明
一、本书资料来源于自2014年11月19日《解放日报》对上海大学首开的“大国方略”课程报道至2019年12月31日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
3
目录
目 录 创新思政教学 彰显上大特质(代序) 编辑说明 2014年 报 纸 这门课,主语都是“中国” 11位学者联袂讲授 上海大学“大国方略”通识选修课走红 “中...
4
2014年
...
5
报 纸
...
6
这门课,主语都是“中国”
“你为何而来?”昨天18时,上海大学J教学楼102教室,通识课第一课,老师第一句话是发问。 “因为课程名很霸气”、“想从不同的人口中了解我的祖国”……学生回答各...
7
11位学者联袂讲授 上海大学“大国方略”通识选修课走红 “中国梦”,原来可以这样讲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中国已成为重要一极。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中国在外交上的新动作,代表国家未来的年轻人清楚地知道吗? 如何理解“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
8
“豪华”阵容解析宏大主题
本周二晚,“大国方略”开设第二讲。在主讲教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的教案上,这一讲的主题为“中国梦,谁的梦”。怎么给大学生讲中国梦,这个看似十分宏大的主题...
9
今天的大学生爱国,这门中国课有盼头
“我们不想给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希望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事实上,大学生们对于中国的新型外交、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已经有了敏感的洞察。如何把他们的直觉转化为理性...
10
新课加载最拿手的教学成果
“国家最新发生的大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都要拿到这堂课上来。”顾骏说,和传统的高校课程大多滞后于社会发展不同,“大国方略”这门课希望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
11
上海大学全国首开“大国方略”课 帮学生理性认识当前国情
11月25日,上海大学教学楼内,忻平教授和顾晓英副教授在讲授“大国方略”第二课——“中国梦,谁的梦?” “中国是一个大国吗?中美真的能坐在一张椅子上吗?中国道路...
12
课堂吸引留学生来选修
面对教室里坐着的上百名学生,“你为何而来?”教师的这一提问成了开场白。 11月18日晚,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顾骏教授、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副教授开启了“大国方略”课程...
13
借“敲核桃”启发学生
“中国是一个大国吗?”顾骏教授和顾晓英副教授抛出这一问题后,近10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付梦玲回答:“我觉得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疆域大、...
14
习近平讲话成参考教材
“中国梦,谁的梦?”11月25日,“大国方略”第二课,历史学专家、上海大学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忻平教授和顾晓英副教授用问题引出授课。 “中国梦是中华民...
15
顾骏:“大国方略”会注意引导,没有大国沙文主义倾向
“开‘大国方略’这门课是想促使学生把直观感受变成理性认识,学生弄明白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昨日,早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他是“大国方略”课程的...
16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层次
东方早报:为什么会有开设“大国方略”的想法? 顾骏:这不仅仅是我个人想法,也不是短时间里冒出来的想法。近年来大家都明显感觉到,中国现在开放度越来越大,从引进来到...
17
与“抹黑中国论”无关
东方早报:会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在课程上做一些特别的设定吗? 顾骏:相对于100多名中国学生,8名留学生的人数显得少,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中国学生。但在讲课时...
18
“大国方略”课为何走红大学校园
一段央视新闻联播1分多钟的视频,让100多名学生看后不由会心一笑。视频播放的是:11月11日,在夜色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游览中南海古老的瀛台...
19
上了这一课,今后看中美关系感觉会不同
一门“中国课”,为什么会让众多大学生感到“解渴”?走进“大国方略”的授课现场,谜底自行揭开—— 作为上课的序幕,学生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PPT: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20
临上讲台前还在备课的老师,远不止一位
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顾晓英介绍,与之前四讲的内容聚焦于“中国是大国吗?”“中国梦,谁的梦?”“龙是dragon吗”这类与中国自身问题相关的课...
21
用高质量的课回应90后学生的期待
几乎所有上这门“中国课”的老师,谈及目前揽上的这桩新活,都有一种类似的感受:既兴奋又紧张。 “学生对这门课是高度期待的,你只要站在课堂上一分钟就能感受到。”忻平...
22
思想政治课“换装”了:上海大学开设“大国方略”课 帮助青年学子解读国情
“为什么中美两国一方面在提倡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一方面又在各个领域发生碰撞呢?”“我质疑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中美之间碰撞不是为了冲突,摩擦是为了融合。” 在上海...
23
课程如金线,串联起校园内关心国事的老师和同学
“大国方略”,是上海大学在2014—2015学年冬季学期推出的全新通识选修课,这门课设在“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教学模块中,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从11月18日起...
24
每堂课都有2至4名教师搭档配合,课前需要“彩排”
记者旁听了由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王蔚、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副教授李华主讲,顾晓英主持的一堂课。老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发表的最新文章《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需要...
25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做结论的批发市场
每节“大国方略”课,大一学生刘建国都会坐在第一排。他12月刚刚复员返校,留着一头半寸的短发,透出不一样的精神头。大学校园和部队当然存在很多不同,可刘建国还是发现...
26
电 视
...
27
大学课堂里的“大国方略”
今年11月份,上海大学新开设了一门名叫“大国方略”的课程。中国是大国吗?中美真的能坐在一张椅子上吗?这些时下最热的话题全都出现在了这门课程的课堂上,它以多学科的...
28
网 络
...
29
上海高校设“大国方略”课程聚焦热点
“我们将历史、经济、法律、社会学等学科的优质资源,结合大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以互动为主,不下结论,最终还是希望帮助青年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道路,了解中国梦乃至...
30
上海大学首开大国方略课:帮学生理性认识中国
“大国方略”课程发起人顾骏认为,如今社会各种思潮兴盛,大学生应该理性认识和客观评价真实的中国。 中国是大国吗?中国梦,谁的梦?中美真的能坐在一张椅子上么?“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