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意味着心扉打开了

笑了,意味着心扉打开了

“共鸣感,是思政教育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和主讲者之一顾骏说,“我们常讲,入耳入脑入心,然后才能入行,但现在年轻人面对的是新媒体和爆炸性知识体系及获得渠道,怎样让他们肯听,需要动脑筋。”在他看来,共鸣感,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感受,找到这个“点”,才能以此为契机,才能真正打开青年的耳朵。

“一直以来,我们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找的‘点’就是家国情怀,”顾骏介绍,在这个充分准备的课程中,历史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时事等的阐释高度浓缩,以带有思考和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传递。同时,他理想中的课程,也应该带有“阳刚”属性,才能唤起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崇敬。顾教授特别关注课堂上同学们的笑,他觉得,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互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笑了,那意味着心扉打开了,情感上认同了。

数据显示,上海基于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学科德育”基础上,抓住“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契机,于2014年起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截至目前,上海已启动“课程思政”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每校将获2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连续投入4年,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根本任务在所有高校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