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上海高校 思政课的华丽转身

“红”遍上海高校 思政课的华丽转身

11月28日下午1时30分,复旦大学3108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没抢到位子的同学从别的教室搬来椅子,坐在教室后面和过道上。教室外,一些同学站在窗边,探进头来。

这是复旦大学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首讲。自然科学专业大一学生闫馨衡记着笔记,近两小时笔尖未停。“感触太深了,课后我还要对照十九大报告去理解。”

系列专题课程组织者之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说,学院组织了一个多月的集体学习研究,为的是能系统地讲深讲透,确保课堂效果精彩。

近两年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几乎每开一门公共选修课,就“火”一门,被学生“秒选”。类似情景在上海高校比比皆是: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上海政法大学的“大国安全”……上海高校结合学科优势推出的“中国系列”思政课堂成为“网红课”,许多学生奔走校园之间。

一批思政教师成为高校“网红”: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顾晓英主持的子课程“时代音画”公开课,吸引了全国9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00余位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人施索华课上独到的见解和风趣的语言,被制成精华版“网帖”,在校园论坛上回帖无数;复旦大学“80后”思政教师陈果,授课时立足生活,妙语连珠,被称为“思政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