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课堂形式:故事性强 师生互动明显
2025年11月13日
全新的课堂形式:故事性强 师生互动明显
上海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为什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乃至成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第一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中,忻平围绕着课程主题,阐释了上海与“红色基因”的多方联系,分析了近代上海开埠以来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用大量的史料充分论证了“上海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赢得了在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上海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有哪些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使得红色基因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门课程一大特点就是师生互动,专门有一节课交给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进行师生共同讨论。课程采取了上大特有、行之有效的“项链模式”方式,由李瑊老师主持,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形式新颖。针对学生们的思考和提问,老师逐一进行解答,为同学们释疑解惑。
“真理不仅需要通过传播,而且需要通过不断讨论来逐步深化理解,中国的未来要靠青年人,而青年人必须明确和坚持真理。”在第三次课“先驱之光: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上,徐光寿表示。在课堂上,杨阳提问“有人通过检索发现《新青年》杂志中的‘民主’和‘科学’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并非最高的,对此您如何解释?”徐光寿老师指出一是当时和现在的提法不同,“民主”当时称之为民权。二是这两个词开时代风气之先,并延续百年之久,反映了时代精神。杨阳豁然开朗。
这是一门本科生选修的课程,却因其思想的深度和历史的厚度吸引了博士生来旁听。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张仰亮每次都跑来“蹭课”。“我发现这是和以往的单调枯燥的思政课很不一样的课堂,校内外名师亲自上阵,授课方式也新颖多样。用扎实的理论、史学研究和生动具体的案例来阐释真理,让我们走进历史事件本身,趣味横生又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