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引学子思考 用心感悟文化自信

思政课引学子思考 用心感悟文化自信

学生课后的反馈来看,思政课并不是下课就结束了,她实实在在地引导着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课程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老师们把艺术作品的背后的故事和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上了课,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每一部艺术作品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16级学生张嘉宸说。

“经由这时代音画的篇章,其内里更为深层的还是文化,我想这也应该是老师们精心策划这一课所想要传达的内核所在。”社区学院学生“墨璃人”说。

8个学期,是截至目前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推出的时间,27年,是顾晓英坚守在思政课讲台上的时间。2014年,她与该校顾骏教授一起策划“大国方略”课,“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课程开一门火一门,其中“大国方略”的选修人数累积达到了10万人次。而这一节奏并没有停下的趋势,9月14日,“大国方略”系列又一门全新的课程——“经国济民”踏秋而来。

文化带来的震撼是双向的,由文化认同升华而来的自信则是坚不可摧的。顾晓英至今还记得,“时代音画”国歌专题课上,学生们因为震撼、因为共鸣流下的泪水,而这一幕在学生张芷萌的描述中是这样的:

“我想,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国歌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了人们心中的热忱。在全体起立歌唱国歌时,我便从中体会到了毋忘国耻,中国魂永在的精神。”(后略)(毛丽君)

“东方网”201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