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走“师资攻坚”新路

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走“师资攻坚”新路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每一间教室、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也是近年来沪上思政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作为对思政必修课的补充,一批“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在沪上应运而生。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华东政法大学的“法治中国”……多学科支撑、优质师资投入,变传统课堂以个别教师授课为主的模式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教学相长的团队授课模式。可以说,伴随着“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的推出,很多院校走出了一条立竿见影的“师资攻坚”道路。

(中略)

上海大学的“创新中国”课程从2015年底推出,如今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课的13万人来自全国500多所院校。

据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统计,沪上高校通过深度开掘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目前已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500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后略)(陈晨 韩庆)

《文汇报》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