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再起旋风!率先建设新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标杆!
11月26日下午,人文与科技——“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国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分为下午的开幕式和大会报告以及晚上的“人文智能”新课公开课观摩活动三个节段。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上海市教委高教处李琲琲,教务处处长彭章友,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人工智能”课程策划并主讲、社会学院教授顾骏,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张博锋教授,南开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原教务处处长杨光明教授,东华大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主讲教师齐国峰,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红云,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单美静,上海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戴骏豪,超星集团产品总监张乔为,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教授等围绕主题作了相关报告。
开幕式由上海大学教务处处长彭章友主持。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致欢迎辞。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很多国家面向未来出台了战略规划和战略方案。我国也颁发了相应的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大学率先一步提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这对于上海大学这样一个综合性大学来讲意义重大。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这既对接世界趋势和国家战略,也对我们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特殊意义。这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一定会增强上海大学及其他高校学生对于未来、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的好奇和探索。上海大学将进一步总结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经验,努力培养一代有想象力、有创新精神,有家国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李琲琲发表讲话。她肯定上海大学率先开出“育才大工科”之“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在“大工科”建设和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人才培养方面有了创新举措。这组课程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她代表教委期待上海大学能开发出更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探索建立新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标杆,打造更多金课,制作优秀在线课程,出版配套优秀教材,培养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