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把知识化为己用

学会把知识化为己用

“国际关系导论”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不少同学第一次上课往往有些意外。原来,授课老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一上来不是讲结论,而是讲概念。“我认为只要学生不偏于西方知识一隅,能形成客观平衡知识的视野,同时掌握我国知识传统中的会通法,就会逐步认知一个更全面的国际关系世界。”苏长和说。在这门一年级学生必选课中,他特别希望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掌握知识转化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他最常对学生说,要学会把学得的知识捏碎了变成自己的,而不能把自己捏碎了变成别人或所学知识的一部分。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经济’一词,不过是满足自我物质需求的定义,但在上课中就逐渐明白那种想法太过狭隘和‘小我’,仿佛推开了新的大门……”这段课程反馈留言,来自上海大学电影学院一年级新生陈妍。系列课程策划人、社会学院教授顾骏,与思政课名师顾晓英和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聂永有联袂,与200多位“90后”大学生一起,用中国话语破解“中国之谜”,阐明中国效率背后的中国道理。(后略)(彭德倩)

《解放日报》201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