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课:多学科教授同登讲台
2025年11月13日
“创新中国”课:多学科教授同登讲台
4月20日晚6时,上海大学“创新中国”课迎来第五讲,探讨创新中的合作与伦理问题。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再生与衰老”实验室负责人肖俊杰副教授和化学系主任许斌教授,以科研实践得出“创新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的结论。
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和社会学教授顾骏合作,开设通识选修课“大国方略”。课程立足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大局,由不同专题上各有专长的教授分讲,借助课程内在的逻辑线索,形成整体教学效果。
“大国方略”课已开设5轮,每学期180人选课,期期爆满。作为“大国方略”课2.0版,着眼国家发展全局的“创新中国”课再度引发学生的选课热情,目前已进展到第二轮。“创新中国”课围绕“世界等待着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上海承担什么、上大能做什么、上大学生可以学什么”5个问题,增强学生全局观和创新意识。
“‘创新中国’课的议题设置跨越多种学科,展开文理对话,不同学科的教授在一门课程中登台讲授,身为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的校党委书记和身为院士的校长也走上本科生讲台,师生在讲解与互动中拓展思维,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顾晓英说。
(后略)(董少校)
《中国教育报》201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