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悟道,用故事讲清道理

启发悟道,用故事讲清道理

“党史也是历史,是历史的一部分,讲的是科学性、求真务实,要让学生深入了解、用心去听。”忻平说。

针对“95后”、“00后”学生的特点,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以问题意识开路,用故事案例启悟学生,将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大量新发现的史料和研究新成果,也令课程更有说服力。同时,党史课还借鉴上海大学思政课“项链”模式,即每次课程不仅有一至两位主讲教师,还有一位主持人协调衔接,引导思考。中学课本上已经告诉学生“是什么”的东西,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为什么”。

课堂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以“五四”前后5年间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三种报刊为载体,三代建党先驱们的先进事迹为支撑,重点揭示了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经过慎重思辨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历程。

“一个好的课程背后要有理论支撑,但不能单纯进行价值灌输,要摆具体事实,有理有据,通过逻辑推理,一步步靠近真理。”徐光寿介绍,他在课堂上运用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包括中外国家历史档案资料、当事人的可靠回忆、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解密的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资料、《西行漫记》中毛泽东的回忆等。

学生文宇恒至今记得,忻平教授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上海诞生”时说过的话——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因此,了解上海“红色基因”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对于深入理解“开天辟地”这一历史事件显得尤为重要。他还特别建议同学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去上海的大街小巷感受一下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知行合一,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伟大,是这门课的重要意义之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感召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其中,我相信了解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有助于年轻学子成长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忻平说,“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和同学们一起,更加坚定了这份初心。”(彭德倩)

《解放日报》201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