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这一课,今后看中美关系感觉会不同

上了这一课,今后看中美关系感觉会不同

一门“中国课”,为什么会让众多学生感到“解渴”?走进“大国方略”的授课现场,谜底自行揭开——

作为上课的序幕,学生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PPT: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最近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需要担心什么》。同时,刊发该文的杂志还配发了图片:一只正吃着竹子的大熊猫一屁股坐在了一只老鹰的身上,图片说明是“中国超越美国”。斯蒂格利茨的观点虽是一家之言,但顺着他的问题,讲台上的李华副教授把这堂课的核心议题抛给学生:中美能否同坐一张椅子,大家怎么看?

不少同学举手发言,观点不一。有人说,新崛起的国家对既成大国发起挑战,从历史上来看,战争无法避免。有同学表示反对:全球化时代完全可以实现“你中有我”、互利共荣。还有同学认为中美两国目前都在为构建世界新经济秩序而进行战略布局,利益摩擦似乎不可避免……

课堂上,另一位特邀主讲人是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王蔚,注意到有学生从历史的角度预判大国关系走向,他也从历史破题:“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必然发生冲突的这一所谓历史魔咒,实际上已经有被打破的先例。比如上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时,就没有爆发战争冲突。接着,王蔚结合自己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就新型大国关系和学生们做了交流。

“曾经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不太可能坐在一把椅子上。但新世纪要有新思路,我们不能一味用过去的思维来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学生张俊文在课后说。

下课前,王蔚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正是习近平主席对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论述。“相信上了这节课以后,你们以后看电视,再看到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理解就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