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同样适应世界,在世界走进中国的场合与中国走进世界的场合,其整体效应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对此,步入世界涉水越来越深的中国必须有充分准备

“大而不强”不只是中国经济的特征,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特征,并且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由大而强的急转弯。这使得中国不能不精心规划自己的形象和行为,急于当老大,难免给人可乘之机,但能躲则躲也不是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讨论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不是单纯出于民族感情或理论爱好,而是因为事关中国作为大国的话语权或“国际影响力”。中国希望获得国际影响力并通过国际影响力实现国家利益,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此时既需要保持中国特色,也需要清晰的世界意义之基调,才能让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顾骏,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教授,《大国方略》主编和“大国方略”课程策划人。担任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长期从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出版《人、仁、众:人与人的智慧》《犹太智慧:创造神迹的人间哲理》《流动与秩序》《活力与秩序》《和谐社会与公共治理:顾骏时评政论集》等,发表《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高铁战略的实力支撑》《中国话语权及其文化与实践支撑》等多篇论文。

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还面临着全方位的深刻转变。其中有一个维度得到人们高度关注,那就是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前人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谋万世”和“谋全局”正是“方略”的灵魂所在:战略判断正确了,战术努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今天,中国要确立能支撑未来发展的方略,必须在总结近代以来整体转型的基础上,合理判断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未来趋势,认真处理好一系列问题,才能沿着大国和平发展的方向,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