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策划 让精品“立得住”
文章合为时而著。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是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关注新节点
回顾近年来的主题出版工作,无不突出了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3年开展了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等主题出版活动;2014年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等主题出版活动;2015年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主题出版活动;2016年开展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出版活动;2017年开展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纪念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主题出版活动;2018年围绕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方面做好主题出版工作。
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大事件、重大节庆、重要指示精神等,一大批主题出版物既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又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布局新规划
相较于一度存在的完成任务、应景之作,更多出版单位正在将主题出版工作视为理性选择、高远目标。
主题出版工作,首先是导向工程,吃透精神是首要一环。只有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精准解读、正确把握,才能策划出紧跟时代主题的选题。如人民出版社要求时政类编辑必须时刻关注时政动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观看《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研读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与文件。
做好主题出版工作,长远的、连续性的规划不可或缺。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中,都要求必须突出主题出版的地位,构建多层次、多向性、多元化的产品线;福建人民出版社定期召开主题出版规划会,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省发展战略,提前储备选题,确保今后几年的主题出版物有点有面有深度。
追求新角度
谋篇布局之后还需深耕细作。出版单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主题出版工作与自身出版优势、出版特色结合起来,做精产品、打造品牌。
梳理分析近几年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不难发现,主题出版物的策划性愈发突显,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既有学术著作,也有通俗读物;既有面向成年读者的读物,也有面向青少年读者的读物;既抒写家国情怀,又注重国际表达。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主题出版物才能出新出彩出亮点。联系实际、找准热点难点、易于为读者接受,是主题出版物的关键要素。如中共党史出版社《读·党史》系列丛书是套多次重印的“小微薄轻”的小书,收集了中共历史上生动鲜活的史料,容量丰沛、轻松耐读,在青少年读者中颇受欢迎;上海大学出版社结合大学生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出版的《大国方略课程直击》,引导学生认识当今国际大势和国家走向,广受高校师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