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抬头率”到“点头率”
2025年11月13日
从“抬头率”到“点头率”
自2014年起,上海酝酿推出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继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之后,复旦大学“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同济大学“中国道路”、上海师范大学“闻道中国”等13门课程相继推出,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大学生关切,成为广受欢迎的热门课。
一堂课上,同时与最先进的机器人、无人艇相遇,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智造中国”课程的课堂之一,主题是“匠心与情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重点聚焦中国制造、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培育等,就这样,机器人专家李明、无人艇专家姚骏峰带着他们的故事,走进教室。之后的课堂中,中国商飞、宝钢、振华重工等企业第一线的研发者、决策者将相继到来。
在提高“抬头率”的基础上,“点头率”成为教学领域新的课题。如何在授课过程中,与年轻学子产生共鸣?一系列“中国”课程的选题,植根学校办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各所高校“中国系列”课程均和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贴近,课程既有学术积淀又充分激发大学生求知需求。
思政课讲文化,体育老师来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中国”课是探索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向“课程思政”转化的又一新尝试。该课程以“解读中国人文传统,传递中国人文精神,展示中国气派,凝聚中国力量”为主线,直面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
第三讲上课时,学生们惊呆了。原来走上讲台的是体育教学部的老师张波,讲射箭。从“巫射四方”谈中国古代射箭运动起源与演变;从“育人之射”说中国传统射箭教育价值的形成,何谓君子之争?如何“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一张弓,一支箭,便是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