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类命运 融通生命智慧——“育才大工科”系列课程之五“生命智能”亮相上海大学
如果说顾骏教授的讲述是从文科教授的视角解读生命永续和生命智能,接下来肖俊杰教授的授课便是从专业理性的角度让大家陷入思考。肖教授从一系列专业数据入手,指出生物衰老的过程无法逆转,突破衰老和死亡的限制是人类终极目标,而科学正是人类追梦的有效手段,从公元前的科技到现今科技新进展,肖教授娓娓道来,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憧憬——“现代科技可以直接或间接延长人类寿命”。而人工智能让这个梦想触手可及,肖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史,讲到现行人工智能的应用,讲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和青年人的责任,让大家脑洞大开。
两位教授的精彩讲授深入人心。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和老师展开热烈互动。课后线上,甚至到了凌晨,还有不少学生陆续发来跳跃着思想火花的课后反馈……
环化学院大二学生陈翰阳:今天是“生命智能”的第一节课,也是系列课程的第五门,我有幸在冬季学期听了“人文智能”的课程,相较于“人文智能”的哲学思辨和中国文化,“生命智能”更加偏向于生物知识和哲学思辨的结合。
土木工程大四学生何益平:“生命智能”这节课让我们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再次回到探究生命的本质上来,生命的存在意义在于什么,为什么人们要追求永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把握现在,努力奋斗,去探询生命的意义所在。
钱伟长学院大一学生李煜非:永生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人们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精神瑰宝,精神文明的传承才是真正的生命永续。今天,顾老师问同学们如果能够永生,大家会提出哪些附加条件,大家提到了健康、富裕、情绪、自由、创造等等,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永生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是单纯的永生没有人愿意得到的。永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身就比永生本身更加困难,更不用说像人人富裕和创造力枯竭这种即使永生没有实现也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类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其实早就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王伟 殷晓)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