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能否双向引流
2025年11月13日
科研教学能否双向引流
上海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肖俊杰教授很庆幸,三年前决定参与到“创新中国”的教学中。“我居然因为上了一讲‘创新中国’课,收到了这么好的一名学生。”他说,这名找上门的学生本来正打算通过参加插班生考试转校,他的绩点排在全年级100名内,是一名标准的“学霸”。这堂“创新中国”课,肖老师对心脏研究的精彩讲述,让他放弃插班生考试,在大二学科分流时选报了生命学院。
创新形式,让更多人不同领域的大咖来为学子“跨学科授课”,既是将前沿领域的科研,以更为亲切的方式导入教学,也为更多年轻人感悟科学精神、投身科研,搭起新的桥梁。
复旦大学“似是而非”课程负责人楼红卫对此也有思考。“实践是检验教学的标准,这门课的作业,可能会让不少学生写出人生第一篇论文,”他说。据了解,课程成绩,将通过学生的分析小论文进行评判,课程小组将有老师及多名助教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或许将让年轻人初步体会,做科研哪些不可缺失。”(彭德倩)
“上观新闻”2019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