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专业课上出“德育味”
2025年11月13日
上海高校专业课上出“德育味”
一堂冷冰冰的“人体解剖学”课融入了职业观和人生观,让医学生们感动地纷纷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字;一堂英语、德语课让学生感慨《共产党宣言》之美……近两年来,上海15所高校探索“隐性思政教育”,大学专业课上出了“德育味”,综合课上出了“思政味”。
(中略)
上海其他一些高校的公共课也经历着类似变化。近两年来,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诞生。如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中国道路”、上海大学“创新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故事”、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等,这些课程开课以来持续受到大学生热烈追捧。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说,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课的除了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等多个专业教师、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大家集体备课,博采众长,课堂有理论支撑又结合新形势,很多学生上了一学期后又选一学期。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高德毅说,知识、技能、价值观是教育的三要素,相互不可分割,价值观教育本就是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不可或缺之意。因此,强调全员育人对每个教师而言都是职责所在。(潘旭仇逸)
《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