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与记者同台共话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召开座谈会迎接第34个教师节
今天(9月6日)下午,在第34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召开“做一名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答卷人”座谈会。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教师应彩云,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校长唐群,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编辑记者代表展开交流座谈,深入探讨如何做一名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答卷人。
这次座谈会,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背景下召开的,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引导广大教育媒体人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情系教育,主动把握社会脉搏,回答时代命题。
(中略)
近30年来,顾晓英始终坚守在思政课讲台,以她特有的亲和力温暖课堂。1998年,她参加上海大学青年女教师教学比武,获得一等奖。2007年,她率先尝试“项链模式”教学,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她与该校顾骏教授结成“双顾组合”,策划“大国方略”课。从“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到“时代音画”,8个学期以来,“大国方略”系列课开一门火一门,受到学生追捧。这些为90后大学生度身定做的“中国课”,引领大学生读懂中国,增进了政治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
(中略)
座谈会上,应彩云、顾晓英、唐群结合30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分别从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视角,讲述了自己对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认识和理解。而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做一名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答卷人,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品质。
身为这些优秀教师的发现者和报道者代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前教育分社总编辑、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黄铮,《上海教育》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罗阳佳,分享了她们用心观察到的这些“最美”教师身上的点点滴滴。正是她们的独具慧眼和笔耕不辍,才使得更多优秀教师被大家所认识和了解。
作为上海教育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教育报刊总社持续关注对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成绩和贡献的优秀教师。他们中,有坚守立德树人阵地的谢小双、俞丽拿、刘京海、刘伟山、杨敏毅等园丁,有取得科创突破的汪品先、陈南梁、姜世勃团队等科研人员,有锐意改革的俞立中、杨振峰、卢起升、陈永平、祝郁、丁利民等教育探索者,有深耕三尺讲台的刘宪权、马九克、李霞等师者,有倾力倾心倾情于对口援建地区教育发展的姚成平、朱列和上海教育援藏干部群体等团队……多年来,总社媒体积极宣传本市教育系统的先进人物,主动担当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细心的观察者、热情的讴歌者、理性的评论者”。
未来,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继续努力发挥教育媒体在上海教育发展中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作用,一如既往地当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传播者、教育改革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继续发掘和推出更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的深度报道,让这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得以传播,教育精神得以弘扬,不断推动上海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姜新杰)
“上海教育新闻网”2018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