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困于学科分野
2025年11月13日
思政教育困于学科分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人为地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做了功能区隔,前者聚焦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则承担着大学生政治成长和道德养成的全部责任。如此泾渭分明,一则浪费资源,因为专业课只要处置得当,就能够助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则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四门课程的范围,由于课时有限,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又囿于教材,解说难接地气,育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泛滥且高度碎片化的现状,大学生希望及时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态势和总体走向的要求,却得不到满足,网上道听途说多了,还容易产生思想混乱。
所以,如何打破僵化的学科功能分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始终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上海大学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推出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就是瞄准了这个难题,努力通过课程创新来突破之。